肖逸如何将这些人放在眼里,当即笑道:“在下听闻儒家有一句话,叫‘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苏兄是否在喝闷酒,只有他自己知道。”
肖逸之言,已然有了挑拨二人关系之嫌。那富家公子直气得面色紫青,手指肖逸,直催壮丁动手。那吟诗之人也神色尴尬,不知该如何接口。
这时,却听申亦柔道:“孔门弟子向来虚怀若谷,有开门纳谏之勇。二位听不进半句违逆之言,还算得上孔门弟子吗?”
在青州儒家之地,儒家弟子皆自称为孔门弟子,唯有出了青州之地,才对外称儒家。
一听“孔门”之名,二人登时脸色一变,众壮丁也赶快停了手。
那吟诗之人赶紧道:“曾兄何不听他说完,若说的荒谬,权当笑料就是。”
那富家公子无奈,只能点了点头。
肖逸看着二人样子,已然胸中有数,说道:“在下若猜的不错,苏兄长于百姓之间,新入该地不久,而曾兄则是城主之子,代父亲前来向苏兄道贺?”
肖逸如此猜测,也是有根有据。只因此居颇为简陋,还未细心布置,而且处处透着新气,再结合刚才之言,是以推测那吟诗之人刚搬来不久。至于那富家公子,看其年岁不大,有众壮丁护卫,又开口闭口要执法,但是形容举止轻浮,并无城主风范,是以猜测其是城主之子。
那吟诗之人一愣,道:“兄台说的不错,苏某真是前两日刚离开旧居,搬迁至此。这位曾兄也正是城主之子。”
那富家公子则冷笑道:“苏兄休要被他蒙骗了。你我身份,城中百姓皆知。他这是打听清楚了,特来招摇撞骗。”
肖逸微微一笑,却不反击,向那吟诗之人问道:“苏兄可是住的不习惯?”
那吟诗之人愣了一下,又望了一眼那富家公子,欲言又止,眼神极是复杂。
儒家以德治为先,辅以法制。仁义背后,再养有众丁执法,倒也可以理解。
那申亦柔微微一笑,道:“我相信以肖逸大哥的才智,定能说服他们。”
肖逸无奈地摇了摇头,只得上得楼来。
到三楼站定,只见楼台内布置十分简朴,并不似想象中的奢华。那二人对饮,桌上也只是摆了一碟小菜而已。
那吟诗之人将肖逸打量一番,直接问道:“兄台可知诗中之意?”
肖逸道:“兄台所作之诗,通俗易懂,却寓意深刻。在下心有所感,不禁赞赏了一声,打扰二位清净,还望原宥则个。”
肖逸说的谦逊,那富家公子却以为他心中怯了,道:“一个粗鄙之人,怎能懂得苏兄诗中深意?”冷笑一声,又道:“苏兄是方圆百里之内,最有名的才子。其诗作就是以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著名,你这两句恭维之话,就是贩夫走卒也晓得,还用得着你来说吗?”
那吟诗之人道:“兄台只要说出苏某诗中深意,这件事就算了。”
肖逸见不说不行,左右一望,见墙边有一软塌,就上前一步,将申亦柔放好,这才转身道:“此诗前两句说‘酒’说‘花’,只是应景抒情,其重点在后两句上。”
那曾、苏二人见肖逸直接切入重点,所言不错,也都侧耳倾听。只是那姓曾的富家公子,面露冷笑,似在看肖逸的笑话。
普通百姓理解有限,一般来说,其口中的好诗只是诗句优美、韵律和谐、朗朗上口。
此诗的后两句,简单明了,一看便懂,似乎和前两句一样,是在陈述一件事实。
在那富家公子以为,以肖逸形态,充其量能理解到感叹岁月如梭,就已然不易了。
只听肖逸道:“苏兄是看着落花,想起自己已年过三十,度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不禁感叹年华易逝,时光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