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载光阴,眨眼即过。
肖逸修炼“五心向天”打坐法,花半年时间凝成气旋,达到入境期大成。但是,同样半年时间过去,阴属灵气却迟迟无法凝成气旋。
现如今,其丹田之内,因受到阴属真气的克制,阳属气旋更加凝实。而阴属真气如风轮之刃,绕着阳属气旋缓缓流动。二者既各行其道,又相互制约,竟然实现了和谐共存。能达成如此境地,全赖其道法境界不凡,以无为导有为,一步步摸索,找到了阴阳平衡之诀窍。
与修炼“华阴术”相比,其道法修习上却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道法造诣越深,研习新道法越是容易,这半年以来,他已将石壁上所有道法全部习完,而且全部领悟贯通,对道法的理解更深一层。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日上午,他沿着石壁,从头至尾,将所有道法又重新温习一遍,突然间想起了《道德经》中这篇经文来。
随之,道家典藏、石壁经典、截教理论、阴阳感悟等所有所学所悟,如浮光掠影,依次在脑海中闪现。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到“万物归焉”;再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万法归宗”……等等。肖逸端坐于磐石之上,双目微闭,容色平淡,思绪却如脱缰之马,高速飞转,一遍一遍地参悟着,从一种道法到另一种道法,最后又回到,如此往复,连续不断。
就这么一坐,玉走金飞,昼夜变换,不觉竟是半月。
。
山道向无人迹,肖逸也无所顾忌,过了铁索桥,一路向奇石峰奔来。
自廖无尘离开后,奇石峰再无人问津。但见道旁的野草丛生,又添了几分凄凉。龙印石壁上重新蒙上一层薄薄的灰尘,磐石上面长出些许青苔,变成一块黑乎乎、平淡无奇的普通突石。
石壁长十余丈,高九尺多,布满了经典道法。这两年来,任肖逸勤奋可嘉,也只不过学习过半而已。此时,他想起胖厨师教诲,忍不住上前拭去灰尘,温习起道法来。自从开始修习道家真气,身体感悟更上一层楼,现再加上道法领悟之同步,其悟道之深,不可同日而语。
肖逸看一阵道法,便坐在磐石上闭目静悟一阵。这一悟,就是一天时光。待得天黑时,方想起今日来此的目的地尚未到达。他看看后山,再看看石壁,只恨日短时缺,两厢都不愿取舍。
翌日,他早早起身,先到厨房拿了些馒头,与那厨师坦言道要到奇石峰上学习道法,中午就不下山了,而后直奔奇石峰。他知晓自己往来奇石峰,迟早会被人发现,而且奇石峰石壁上的道法也不设禁忌,干脆直言不讳,省的引人猜忌,生出无端事来。
他先是坐在磐石之上,领悟了半天道法。午时过后,就小心翼翼地进入后山石洞。
洞中阴气因廖无尘的离开而疏散不少,但依旧湿冷阴寒,令人难耐。他轻车熟路,路过截教尸骸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这才来到曾经锁困廖无尘之处。
他记起廖无尘临走言语,将两年所悟留在此处。只因此后被困正信堂,又无端得了怪疾,后来一事接着一事,竟把这事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