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6、御史斗奸佞

“不吃了。你先下去,不要让任何人打搅我。”

邹应龙连头也没抬,越看越不满意,把写好的一页页纸张全都撕掉,重新再写……

写完了又撕、撕完了再写,不知不觉已到子时,他实在太累了,侧倒在书房的小床上,迷迷糊糊闭上眼睛,却看见前内阁首辅夏言,正在高声朗读弹劾严嵩的奏折……

这时,他发现有人去给严世蕃告密,那些没骨气的御史纷纷串联,前仆后继替严氏父子辩护,并倒打一耙,弹劾夏言勾结锦衣卫谋反。

于是,夏言被东厂番役抓进诏狱……

转眼间,又听见御史沈鍊控诉严氏父子:卖官鬻爵、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

慷慨其词的沈鍊还没读完弹劾状,就被一群锦衣卫摁倒在地,将他五花大绑给押走了……

急火攻心的邹应龙追过去,却在大理寺牢狱中遇上杨继盛,只见这位披头散发的御史,被大铁链子吊在房梁上,浑身伤痕累累,显然,他已经受尽酷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终于忍无可忍,邹应龙手执一把利剑,下决心要行刺严氏父子,悄悄来到刚刚竣工的“朱楼”,只见严世蕃正在大宴宾客……

邹应龙躲在门外,听见他在训斥一群赴宴的官员:

“你们知不知道?天子的儿子、当今皇太子想保平安,尚且要送给我银子,我来问问你们,到底谁敢参我?谁敢参我?谁敢参我?”

耳听得严世蕃连问三声,问得人心惊胆寒……

邹应龙闻听,激灵灵打个冷颤,使劲掐一把大腿,确信是在做梦,这才睁开迷迷糊糊的双眼,忽然发现有个人影在晃动。

“严世蕃的眼睛快被治好了,他要是当上内阁大学士,恐怕你们只能等死。”

话音刚落,此人就不见了,于是,邹应龙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跑进马棚,跨上马就追了出去。

外面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邹应龙策马扬鞭,边追边喊:“先生,请等等我,给我指点迷津。”

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一座高山,山的东边有栋草楼,楼旁边是一片水田,田里有一座米堆,挡住了去路。

急不可耐的邹应龙张弓搭箭,朝这座米堆射去,于是,米堆倒了,紧接着草楼也塌了,突然间山崩地裂,仿佛到了世界末日……

此刻,邹应龙方才从梦中彻底惊醒,发觉全身已被冷汗湿透。

严世蕃别号“东楼”,原来这楼是草堆起来的!水田里的米堆是指“蕃”;高山当然是指“嵩”,看来扳倒严氏奸党,应当先一箭射倒“东楼”,“高山”必然土崩瓦解。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邹应龙幡然醒悟:这是上苍指点我为民除害、为国除奸。于是,他走到书桌案前,铺开纸张,刷刷点点写下一篇雄文,这才露出满意的微笑。

天刚蒙蒙亮,精神矍铄的邹应龙牵马出门,观察附近巷子里没有可疑之人,便骑上马来到徐阶早朝的必经之地。

等了足有一刻钟,徐阶的大轿来了,邹应龙拦住鸣锣开道的衙役,递上自己的奏折。

注1:基督徒白海山为何要欺骗海盗头目徐海?翰林院太学生罗文龙为何推荐许仪后?那仙翁是否真去过东海龙宫?这些谜底将在本书第五卷揭开。

注2:“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就是本章的典故。

注3:至于皇太子为何求救于严世蕃,请参照“第75章锦衣卫收网”。

严世蕃想好好考验一番许仪后,一来看看这位名扬海内外的“神医”,到底有无真本事?二是要观察他对自己持何态度?

管家严禧把许仪后关在角院的客房,除看守他的家丁之外,不允许任何人与其接触,更不准他到处乱走,摆在他眼前的是以前开过的药方,居然高达百余份之多,让他先把这些方子看一遍,再去给小阁老问诊。

灵儿和荣儿在后花园连住好几天,家丁发现他们非常守规矩,公子每天教妹妹朗读四书五经,有时候他也会到书房去借东西,当然,无论是史书典籍、还是笔墨纸砚,素儿从来也不难为他,看得出来,这位许公子正准备参加来年的乡试。

许仪后每日闷着头看药方,和严禧也曾有过几次长谈,但从没给他们添过麻烦,更没有打听过进宫当御医的事。

让许仪后奇怪的是,费这么大劲把自己请进府来,严世蕃却又不肯露面,倒也落得逍遥自在,但心中早已暗下决心,能拖一天是一天,真要把严世蕃的眼疾治好了,他必入文渊阁、位列大学士之首,许某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忍辱负重这么多年,不能为国报效,甚至助纣为虐,还不如当年葬身大海算了!

许仪后把以前的药方仔细看过一遍,对于这些方子的治疗效果、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写出一份评价报告,请严禧转交严世蕃。

在这份报告中,许仪后写道:作为郎中,救死扶伤乃是天职。不过,就小阁老的眼疾而言,各家的方子都有独到之处,并无好坏之分,因人因疾而异,但普通的治疗方法,根本不起作用;使用虎狼之药,兴许能治愈眼疾,必然毁掉容颜,反而不如不治。

这意思就是说不必治了!严世蕃看罢勃然大怒。

“罗文龙这混蛋为讨我欢心,居然推荐来这么一个废物!”

“老爷息怒,兴许这老儿留了一手。”严禧提醒道:“罗文龙可是亲眼所见,这老儿曾得神仙真传,没有他治不好的病,他配制出的玲珠膏,让那本愿寺的法王重见光明,凭我对罗文龙的了解,他断然不敢撒谎。”

“可他到现在对玲珠膏只字未提,的确像是给我们留一手。严禧,你速去把永宁堂的老掌柜黄老先生请来,待我要亲自问问许仪后,这玲珠膏到底是如何配制而成,到时候,请黄老掌柜做个鉴别。”

严禧去请黄老先生,走了将近一个时辰,许仪后发现,看守角院的家丁睡着了,于是,他便趁机溜出角院,想到后花园和儿子通个气。

当许仪后来到后花园月亮门时,正好被刚刚回府的严禧遇个正着。

严禧倒没见怪,问道:“许郎中,你这是要去哪儿?”

“瞧瞧我那犬子有没有给府里添麻烦。”

“恭喜许神医,你家公子的才华非常出众,小阁老正准备请个翰林来教他,保他金榜题名。我刚刚去看过,你家公子这会儿正在写文章,稍后我便将他的文章送到翰林院,今后无事不要轻易打搅他。”

不管这话是真是假,不过,许仪后现在可是知道儿子有多大的能耐,虽然好几天没见着面,倒没太担心,为了对付严世蕃等人,他甚至做出最坏的打算,眼下,必须得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儿子。

“管家大人,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住进府里已经有些时日了,平日里这孩子不好好念书,可没少让我操心,乡下的孩子野惯了……”

没待许仪后把话说完,严禧突然把脸一沉:“许神医,难道你对我的话还信不过?”

“管家大人,无论如何让我和孩子见上一面。”

这时,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缓步走来,严禧介绍道:“今天把名冠京师的永宁堂黄老掌柜请来,就是让你们一起来给老爷会诊,请吧。”

许仪后和黄老掌柜相互见过礼,彼此一番客气。

二人被请进书房,素儿给他们泡好香茗,躲在一旁等着被召唤。

三人刚一落座,黄老掌柜便开始讨教玲珠膏的配方,许仪后早就打定主意,必须尽快摆脱严世蕃的控制,于是,他提笔运墨开副药方,最后有一味“东海龙珠”。

虽说永宁堂的药材应有尽有,要把这幅方子配齐了,却没那么容易。黄老先生不禁皱起眉头。

“许郎中,请不要嘲笑在下学识浅薄,这样的方子我还从未见过。”

“也不是只有老朽开的方子能治病。”许仪后指着桌子上的一大堆药方,认真地讲道:“请黄老先生仔细瞧瞧,在以前的方子当中,能医好小阁老眼疾的也不少。”

面无表情的黄老先生不置可否,又把以前的药方扒拉出来,挑出几副仔细查看。

许仪后撇了一眼他手中的方子,讲道:“在下看来,给小阁老医治眼疾,根本不用费什么劲,先生看的这幅便可。”

黄老掌柜的态度极为认真,不紧不慢地答道:“不错,医治好眼疾,却毁了容貌,是老夫劝阻小阁老不能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