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张聪第一个上本,支持皇帝的决定。他建议尊兴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改称先帝为“皇伯考”;尊天子生母兴国王妃为“圣母章圣皇太后”,迎入宫中正位,改称当今张太后为“皇伯母”。
天子如获至宝,将此奏本发往内阁,顿时朝野大哗。
夏阁老当即表示反对,他认为,既然嘉靖皇帝由小宗入了大宗,就应当以先帝为皇考,尊奉正统,按照礼部所拟意见,以“皇叔考兴献大王”追谥兴王。因此将张聪的奏章予以驳还。
但其后,内阁之中也产生了不同意见,严阁老认为,当年天子入京时,所奉的遗诏上明确写着“嗣皇帝位,奉祀宗庙”,也就是说,嘉靖继承的是皇统,而不是入嗣先帝,不存在小宗入大宗的问题。
至此,内阁陷入争议之中。
很快,这件事便席卷京城,以至于将道门也牵扯了进来。
这件事和道门有关吗?初看无关,实则关系太大了!
嘉靖皇帝要尊本生父为皇考,归根结底,起源于道门对皇位的继承政策。
道门若是同意了嘉靖的意见,将来皇帝的选择岂不是儿戏了?无论朱氏的那一宗,谁都可以当皇帝,只要登基以后将小宗改为大宗就可以了。如此一来,道门一手扶持起来的这把皇帝座椅还有什么神圣性和权威性可言?将来皇位的继承,必将就此埋下深深的隐患,甚或引发各宗之间激烈的争夺。这也是朝中夏阁老这一派坚决反对的原因。
如果道门不同意呢?皇帝要以他人为父,却不能承认自己的亲生父亲,说起来就有背于人伦,有悖于纲常。传到天下去,人家一打听为什么,说是道门的要求,道门在天下百姓心中必然留下一个污点。
因此,张阳明和沈云敬都有些焦头烂额,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赵云翼将添加了修改意见的疏文放到了篮子里,又被都管院的提科道士取走,送到了典造院。典造院负责汇总疏文修改意见的道士对比原文,将新增的一句话加入疏文之中,誊抄之后,送到潘典造书房。
潘典造对比原文,将谁更改了什么、删去了什么,一一对照,自觉已无谬误,便让典造院誊抄十份。
潘典造提笔写了一个小纸条,上书“提请五月十九日三都议事商决,请张天师阅示。”其后又写了四张纸条,将“张天师”的字样分别换成了沈真人、赵都管、盛都讲、郭都厨。”
另外又附了三份,分别抄报知客、巡照、高功阅。只有“阅”字,而非“阅示”,是因为上述三大执事没有批示权。
潘典造将要发往京城的五份稿件附在一张高阶飞符中,将飞符抛了出去。
这是道门专为十方丛林炼制的高阶传信飞符,普通人就可使用,原理类似于当年赵然为谷阳县方主时,卓氏兄弟给他的联络飞符,但容纳信息量大,可以传送公文或者军报等。只不过这种飞符炼制不易,耗材值银极高,差不多一份就要数十两。
飞符在空中兜了个圈子,化作一点白光,向着东方而去。
京城,应天府,整个大明朝廷的中枢。
玄武湖畔的乾元观,是南直隶十方丛林的最高道观,自年初起,嗣教天师张阳明和嗣教真人沈云敬便驻跸于此。
与道门馆阁中合道境的那帮大修士不同,张阳明的“嗣教天师”封号,以及沈云敬的“嗣教真人”封号,都是对他们两位领袖十方丛林的加封,与修为境界无关。
说白了,这二位就是俗道,但却是全天下最顶尖的俗道,是可以和简寂观上观大修士们直接对话的人物。
其中,嗣教天师张阳明代表的是道门正一派,在上观也有一份职司,为上观真师堂的坐堂天师之一;嗣教真人沈云敬代表的是道门全真派,为上观真师堂的坐堂真人之一。
这两位高道不在庐山坐镇,反而驻跸于京城乾元观,所为便是当今天子要给生父追赠谥号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