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宋致元指了指案上的一份公文道:“县学老教谕致仕,位子空了出来。孔县尊报了个拟任人选给提学副使,却是个相熟的。”
县学教谕这种不入流的小官,县里提名举荐后,不出意料的话,提学大人一般都会批准同意,然后该教谕便走马上任。当然。事涉一县教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县里的举荐必须先报道院审核,道院没有意见后,才能报到省里。
熟人便熟人吧,宋致元批“可”或“不可”就是了,这个程序很简单,赵然莫名其妙的是。他压根儿没看出笑点在哪里。
于是宋致元解释道:“此人名叫张孟春,师兄我年幼时还未入道门,当时入塾中念书。这张孟春贪索无度,师兄我看之不惯,除了正常的束脩和节礼外。从不敬献财物,这张孟春便总是当众责罚于我……听说他中了秀才后便一直无有寸进,想不到今日会得了他的消息。”
哦,原来如此,赵然明白了,姑且不论是不是宋致元所说的那个原因,总之这位张老师当年在宋致元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上了深刻印记,没想到如今报应来了。宋大监院面露笑容,绝不是好笑的“笑”,而是讥笑的“笑”。按理说宋致元这种老油条,一般不会轻易将这种事情挂在嘴上,但他“大仇”得报的那份欣喜实在是忍不住要和人分享,或者说炫耀,而与他关系颇深的赵然自然是最好的听众了。
赵然连忙凑趣:“如此说来,这位张秀才品性有暇,恐怕难以为人师表,赵师兄不可不察,切莫为旧情而因私废公。”
宋致元很是满意,点头道:“此外,当年张孟春授课时,一力崇儒,而对我道门经典很少涉猎,似有非议,故此,我当驳回县衙,着拟另议。”
儒家思想是大明的治政思想,当然,其中有些内容是道门修订过的,张秀才讲课不讲儒学又该讲什么?但宋致元这么一说,就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于是这位张秀才算是完了。几十年前无意种下的因,几十年后便收了果,当真是因果循环,天道诚不我欺哉!
两个人用几句话决定了某个秀才的一辈子,然后很不在意地开始说下一桩事情。
“赵师弟,我这里有份公文,需得你去处理。”说罢,宋致元将公文递给赵然。
赵然翻开一看,也是从县衙转来的,却是一份办案的申请。有个叫宗唯吾的大户,在自家庄园中设立道坛,宣讲三清道祖新义,说是无尽天劫将生,宇宙世界将灭。此人并称自己是吕仙座下弟子,下凡拯救世人,世人唯有信奉自己,才可安然渡劫。县衙已经得了切实的消息,准备不日前往搜拿,请无极院派遣相关人员主持云云。
赵然看罢忍不住就是一笑,这个宗唯吾也不知怎么就鬼迷了心窍,当真是自寻死路。这种案子正归方堂处理,是赵然的本职,只不过三年五载遇不到一起,没想到自己刚刚担任方主,便碰上了。
宋致元说完了公事,又叮嘱了赵然两句,便问:“赵师弟此来,有什么事情么?”
赵然便将今日平武县差役擅闯慈善堂捉人的事情说了一遍,当然,民众被激怒后殴打差役的事情也没隐瞒。讲完之后,赵然问道:“监院师兄,平武县差役越境拿人一事,师兄事先可曾知晓?中阳院那边有没有公文知会我们无极院?”
宋致元摇头皱眉,思索了一阵后,问:“赵师弟,你有没有得罪什么人?”
赵然苦着脸道:“想来想去,似乎只有西真武宫方丈杜能会吧。”
宋致元安慰道:“若是他出手,倒是有几分可能,但你也莫怕。我已经打探过了,这个杜能会是外来户,不懂规矩,在西真武宫不得人心,张监院对他也很不满意的,他想兴风作浪,张监院第一个不答应。”
听了宋致元的安慰,赵然略略宽心,随即又问:“监院师兄,那个新来的赵致星到底是什么根脚?”
宋致元奇道:“莫非你认为他有嫌疑?不会吧,此人就是下来无极院履历的,犯不着与你为难啊。”想了想,还是摇头道:“听说他是被人遗弃在玄元观外的孤儿,被观中一个火工居士收养,自小便在玄元观中长大。后来因天资聪慧,经文念得很好,便被破例颁赐了度牒。或许因为出身的缘故,为人一向自谦,甚少与外人打交道,和你更不会有什么冲突。我看,你还是莫要多疑才是。”
好吧,赵然但愿自己是想多了。接着刚才的话,便提起了青苗仓的事情。
“监院师兄,师弟我设了一个善金,准备出资千两,专为救助举债而无力偿还的贫苦人家……”赵然将自己设立善金的办法详细讲述一遍,问道:“师兄看,如此可好?”
“甚好,师弟慈悲,此为善举。”
“师兄,师弟我想,这不是长远之法,嗯,不知这青苗仓一事,详情究竟如何,师兄可否为我解惑?”
宋致元一怔,犹豫片刻道:“有些事情,还是不要太认真的好。”(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