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疑窦丛生

道门法则 八宝饭 2805 字 8个月前

琢磨来琢磨去,赵然忽地惊出一身冷汗——自己竟然忘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新任无极院八大执事之一、客堂知客赵致星!赵致星今年才十八岁,比赵然还小三岁,是最为典型的道门空降干部。他来自川省玄元观,是玄元观经堂道童出身。

赵然之所以忽略了自己这个本家,完全是因为此君太过低调的缘故。赵致星正月里来到无极院上任后,只和大伙儿见了一面,便经常性的玩失踪,很多重大斋醮仪式中都见不到面,就算偶尔参加个一次两次,也都躲在后面充当人肉背景。平时接待和联络的对外事务,也主要由客堂门头这种管事道士去打理,几乎见不到人。

更何况赵然也经常不在无极山上,两人自是很难相见,无形中便很容易忽视此君的存在。赵然除了在他刚来的时候送了一份见面礼、寒暄了几句话外,几乎和他没有任何交集。

不怪赵然“鼠目寸光”,不晓得巴结此类“通天”人物,实在是“空降干部”基本上都没什么威慑力可言。人家就是下来履历的,通常也就是一年左右,长一点的两年,最长绝不可能超过三年,一心等待履历期度过后就要自回“天上”,很少有愿意积极做事的,更不会凭空跑来得罪人。而且这类人在上头其实也没多大地位,属于“天上”的底层角色,回去后没个十年二十年的混不出来。去巴结他们纯属吃力不讨好,反过来得罪了他们……其实也没多大屁事,他们同样拿你没招——通常只能咬着后牙槽发狠,暗中发誓要你好看。

不过如果“天上”有人要处心积虑针对你的话,这类人就能起到“耳目”作用,而且效果非常好,这是不能不防的。

赵然就顺着赵致星的背景开始发散思维,可想来想去,也没想出自己在玄元观有什么仇家,不,有什么认识的人。连西真武宫他都不熟,更遑论玄元观了。想到这里,赵然忽然有所醒悟,自己对西真武宫不熟,并不意味着没有拉过仇恨值,至少西真武宫的方丈杜能会,就曾经用“如欲喷火”的眼神注视过自己,莫非此事和杜能会有关?可如果真是杜能会干的,那么自己就只能无语加鄙视了,这个杜能会要小肚鸡肠到什么地步,才会念念不忘自己一个混在县一级道院的小小执事呢?

此事不可不防,至于怎么防,赵然还没有头绪,杜能会的“江湖地位”太高,自己目前还够不上啊。不过赵然由此也有了些新的思考,自己是不是该想办法往上面通一通路子了呢?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需要见机行事。赵然目前最为关心的,仍旧是自家的修炼问题。这次慈善堂受到的波折虽然给他添了堵,但也给他带来了另外一种全新的思路。

当他决定拿出一千两银子成立慈善堂善金的时候,这条新的道路便已经展现在眼前。赵然相信,用这种方法花银子,效率肯定很高,功德力必然唰唰上涨。成立善金只是第一步,如果自己再往深了走,触及到根本问题,收益的百姓将会更多,到时候这种功德会怎么算呢?赵然对此非常期待。(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无弹窗ps:感谢yangzhigang、eagle周、壳中人打赏。

路引这个东西,对于生活在大明朝的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一件跟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因为他们基本上这一辈子就不会离开县境。而对于那些需要经常出远门的商家和贩夫走卒来说,则重要得多,没有路引,他们将会被治罪并遣送原籍。

现在的问题是,这七户逃债的穷苦人家是哪儿来的路引?既然是举家逃债,他们会去县衙申请路引吗?正常情况下,平武县的胥吏又怎么可能给他们开具路引?

赵然第一反应就是让金久安排人手去盯梢那帮刚刚逃走的平武县衙役,然后立刻让李管事把这几份路引呈到自己面前。

一一浏览,这七份路引完全合规,最后赵然把目光集中在了日期上。所有路引的开具时期都是七天前,也就是说,这些路引是同一批开具的。

赵然将七户人家召集过来仔细询问,很快就了解到事情的经过,然后陷入了沉思。

这七户都是因为借了大户的高利贷而无法偿还的人家,其实被迫借钱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他们换不起钱的结局。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并没有到县外躲债的念头,因为盲目逃避是无论如何逃不了的,家宅和田地都在那里放着,不可能搬走,欠债还不上的最差结果,无非是拿宅子和田地抵债——借债的文书上抵押物就是这两项。可如果人逃走了。债主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没收田土和宅子,自己本身还会因此犯了国法,到时候不仅是“破家”的问题。而且很有可能出现“人亡”的惨剧。

可不知为什么,平武县最近起了流言,说是隔壁谷阳县有个大善人赵神仙,愿意帮助穷苦百姓,不仅开了个善堂予以收容,而且经常征集劳力做事,给的报酬极为优厚。只要干上一段时日,便足够偿还欠债。而且流言还说,若是有人到谷阳县务工。平武县会帮助开具路引云云。

这些人到县衙一试,果然很顺利拿到了路引,于是举家前来,准备做工还债。没想到刚来不到两天。平武县的衙役便追上门来拿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