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万寿节

萧恪若是真的跟陆安珩一道儿办书局,估摸着粗鄙的名声会去掉不少,也算是双赢。

不知想到了什么,萧将军看向陆安珩的目光突然变得有深意起来,试探地问道:“三郎,你办书局,是不是为了给自己积攒名声?”

陆安珩一愣:“啥?我要名声干嘛?”

“你傻啊!”萧恪也反应过来了,连忙开口提醒陆安珩,“你名气大,拜大儒为师的机会就大啊!你又不曾去京中的官学上学,书院也没去。难道不是想着拜名师?”

这可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啊!陆安珩傻眼了,下意识的开口道:“我进京之时,已经过了官学的进学日期了,所以才未曾去官学求学啊。”

你们都脑补了些什么?

咳……这就得再来解释一下了。这年头的科举制度并不曾规定考生一定要在官学或者书院求学,是以有许多德高望重的名师大儒便自己招收学生,亲自教导。光是大儒亲自教导这一项,就足以令许多书生心动不已了。

更何况有些大儒原本便纵横朝堂多年,致仕后歇不住才起了收几个弟子的心思。这些可都是久经科举和朝堂双重考验的大佬,水平比书院和官学的夫子强多了。

若是能拜这些大佬为师,好处是摆在明面上的。他们经历过残酷的科考,对圣人之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熟知官场的套路以及部分考官的出题喜好。相比起那些自己摸索的考生而言,这些拜名师的幸运儿已经赢在了起跑线。别人走弯路,他们走捷径,简直像带了个作弊器。

只是这些大儒们大多出自世家,许多人都选择进族学教导同族晚辈,一般不轻易收徒。

所以可以想象出每当传出大儒要收徒时,会出现何等火爆的场面。

那怎么才能打败众多竞争对手,成功获得大儒弟子的称号呢?家中跟大佬们有交情的,直接由长辈带着,提着重礼前去拜访。如同陆安珩这般一点身份背景都没有的,那就只能拼实力。

然而竞争太激烈了怎么办?那么多的对手,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学识绝对能力压众人,很大可能就成了背景板被大佬遗忘了,这还怎么拜师啊?

所以经过无数前辈们的研究后,提供了一个拜师新思路。

那就是使劲儿给自己扬名。当然必须要是好名声,还得要名气够大,大到让大佬们都有所耳闻那就更好了。最后,还得自身实力过关,大佬们一看,诶,这不是那谁谁谁吗?名声挺不错的,学识也不赖。很好,那就是你了。

以上就是由无数前辈们的智慧凝结成的方法。

萧将军本以为陆安珩也想着走条路,结果一看陆安珩都被自己给问懵了,这才反应过来是自己多想了。

回过味来的萧将军不由干笑两声,然后对着陆安珩笑道:“是我想岔了,还以为你急着拜师呢。”

此为防盗章,多谢支持正版^3^在零下十几二十度没有炕的北方过冬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陆安珩的回答是已经冻成了傻逼。

这时候,陆安珩就无比想念现代社会的暖气、羽绒服、羊毛衫还有雪地靴等一系列的保暖产品。

即便是裹着萧恪特地差人送过来的裘衣,手捧着暖炉,陆安珩还是觉得冷。在家和出门的区别就是在家被冻成冰棍,出门就被冻成冰雕。

陆安珩可算是知道为什么每年冬日都会有人冻死了。这样的天气,买不起过冬衣物的人家,可不是就得硬扛着么。至于扛不扛得过,那就得看命了。

即便有那略微富裕一点的人家,置办一应物什,家中老人也挺不过这凛冽的寒冬,

陆安珩心下叹息,努力地回想着炕的盘法。

作为一个南方人,陆安珩家里并没有暖气。不过后世旅游行业发达,陆安珩也经常在寒假前去北方旅游。然而,陆安珩只知道这玩意儿的大概原理,对于怎么盘炕,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陆安珩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在心里默默流泪,早知道自己会穿越,当初就应该好好钻研农业和工业知识。学好后穿过来,怎么着也能提高广大古代同胞的生活水平,带领他们走进富强和谐的美好生活。

而现在,自己还是好好冻着吧。

陆安珩在家里仔细琢磨了两天,连辣椒苗快到成熟期,就要长出辣椒了都没能让他高兴起来。想了想,陆安珩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儿做来转移注意力,比如,忽悠着萧恪和自己搭伙开个书局什么的。

说干就干,陆安珩立马投了拜帖,将自己裹成一个球,艰难地踏进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去将军府找萧恪去了。

没走多远,陆安珩就觉得脚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脚上似有千斤重,一步一步走得极为艰难。

好不容易来到了将军府,门房已经提前得了萧恪的吩咐,见陆安珩上门,立马将他带到偏房等候,又塞了手炉给他,这才急匆匆跑进院子里禀报去了。

萧恪来得很快,连忙将陆安珩带进正厅。厅内放着几个炭盆,萧将军坐在正位,萧恒则站在一旁侯着。

陆安珩连忙上前见了礼,萧将军一向话不多,笑着对陆安珩点了点头,温声道:“三郎这些时日过得可还好?”

陆安珩苦着一张脸开口答道:“别提了,您是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哦?”萧将军扬眉,“还分假话真话?都说来听听!”

陆安珩苦笑:“假话是过得好极了,真话是快要被冻死了。”

话音一落,萧家父子三人齐齐笑出声,陆安珩这才发现,原来萧恪和他爹长得更相似一些,五官都是硬朗那一挂的,笑起来简直就是少年版的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