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当年的方式太朴素

【我觉得宁鹭也比她好看。】

【我们系的贺小北能比这打工的差?】

【你们这些反对的人都是系花本人吧?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打工系花明显比你们说的这些系花好看啊!】

【你说了代表全部人认同?】

【呵呵,等着,我找齐所有系花的照片放到一起来对比!】

很快,这人就放了一排各个系花的照片上来,言蒙那张被偷拍的也在里面。

霎时,下面的人纷纷回复:

【卧槽!一个天仙掉进了凡人堆里面!】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才知道气质这东西有多重要!】

【这对比也太明显了吧?我要是这些系花,我会被打击死!】

【呜呜呜,偶滴美艳型好像看起来不怎么样了啊!】

【楼上的老哥还在念念不忘你的美艳型啊?】

【楼上滚!本座已经改喜好了,现在喜欢这个偷拍的妹纸!】

下面有人骂:【楼上一群死肥宅就知道yy,各大系花能看上你们吗?】

【这个妹纸不是说是个考不上大学打工的吗?你们可以试试,这楼主不是说她来学校找男朋友的吗?】

【啧啧,可惜了,是个打工的,还是算了,很难有共同语言。】

【不是啊,我说,打工的现在气质都这么好了吗?请给我来一打!】

言蒙都这么大的人了,这些年轻人们在网上说话就是这样,她也没多理,她往后面翻,终于看到了她要找的。

【等等,你们看看这张照片,好像和这个来蹭课的妹纸长得有点像。】

言蒙想了想这张照片,好像是她哪次上新闻的截图。

【仔细看,不是有点像,而是很像啊!这个是谁?这照片还挂着个cctv。】

【cctv,看起来好牛逼的样子,难道是哪个女明星?】

【言蒙啊,你们不知道?】

【言蒙?没听说过,几线明星?】

【之前发明治疗白血病药那个言蒙,网上和新闻上到处都是她新闻那个。】

【噢!想起来了,那个6岁考上京大的,劳资一辈子记忆深刻的别人家的孩子!两张拿一起对比,是挺像。】

【也是我记忆深刻的别人家的孩子!大家同岁,我爸妈简直天天跟我念叨她有多出息,天天唠叨让我向她学习!】

【大家都是难兄难弟,我爸妈也这么跟我念的!】

【你们别跑题了!这两个人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仔细对比,真的好像!】

很快又有另一个人截了她一张更清晰的照片拿来做对比。

【这......好像真的是同一个人!】

【不是吧?她跑到中文系去听课做什么?她不是研究基因的吗?】

【这要是真是同一个人,楼主估计得删帖,说人家一个哈佛博士毕业的是考不上大学的打工妹。】

【目测,好像真的是同一个人,气质太像了!】

......

言蒙看后面的,好像是她从教室出来后有人回复的了。

【最新线报,在第七阶梯教室围观本人,本人承认,她的确是言蒙。】

【不是假冒的吧?】

【中文系的褚磊承认她是言蒙,两人好像认识。】

【卧槽!是真的?本人还在吗?我要去围观!】

【已经走了,估计被围观人群吓走的。】

【要是真人的话,我笑了,楼主这个帖子发的,说人家哈佛博士是考不上大学的打工妹。】

【说起这四门语言,好像言蒙会很多门外语,她跟着闫承植院士去各个国家的时候,都是她给闫承植当翻译。】

【劝楼主赶快删帖,关于言蒙的帖子肯定上热搜,这妥妥打楼主脸啊!】

【不想给东大丢脸就赶快删帖子吧。】

【删帖吧,作为校友,不想丢脸,哈佛博士被认为是考不上大学的打工妹。】

【并不是每个同龄的人不在读大学就是考不上大学,人家可能是已经大学毕业了,甚至博士毕业了,楼主太酸,快删帖吧,不想跟着丢脸。】

......

言蒙很乐意看到这个帖子删除,她并不想上热搜。

但第二天,她又很可耻地上热搜了,新闻标题就是“哈佛博士“言蒙”在东大被认为是考不上大学的打工妹,被东大学生称作“打工校花”。”

新闻名字就喜欢搞噱头,人家学校论坛喊的“系花”,到了他这儿,就变成了“校花”来博眼球。

她爸妈打电话来问是怎么回事,她借口说是在这边陪陈芳容,东大离得近,没事就去听听课,她的确也是有认真听课,尤其是政治和历史。

陈芳容和言建是知道她去东大蹭课的,就没管她。

又过了一天,张荟打电话来说:“老板,东大那边打电话来说,邀请你当他们学校的客座教授,答应吗?”

客座教授?

客座教授需要有时候去做下报告或者搞讲座,也有可能是合作研究,言蒙问张荟:“对方有没有说是具体做什么?”

“好像让你去做下讲座,说是你反正在东大,有空给学生们讲讲你的研究经验。”

言蒙:“......”连东大的学校领导都知道她去他们学校免费蹭课了......

这......有点不好意思啊。

言蒙先跟张荟挂了电话,她考虑一下。

客座教授算是一种荣誉称号,有时候人多点荣誉比较好办事,这种事情,还是跟她老师说一声比较好。

言蒙打电话跟闫承植把这个事情说了,闫承植知道她最近没在研究所,而是在她爷爷那边,闫承植想了一下说:“你问问东大那边招教师不?你去应聘正式的教师,我看你一天也没在研究所,一天闲着也是闲着,去东大混点资历,到时候再做点研究成果,出两本书,趁你老师我还活着,给你推荐成为中科院院士。”

言蒙研发出治疗白血病那个药,本身就是很重大的成就,发表的论文也多,只要有两位院士推荐,就有资格评选院士,但院士倒是其次,闫承植让她去应聘成教师才是真正目的,东大的基因研究所在国内算不错,言蒙自己有钱建个研究所,自己是老板,想在实验室就在实验室,想不在就不在,她热爱这门学科就算了,闫承植却知道她热爱的东西有点多,一天什么都想学都想做,不给她找点正式工作锁在这个学科上,又没他管着,不晓得在外面野到哪里去了,他培养她出来,有天赋是有天赋,但问题是哪里都有点天赋,记忆力又好,啥都能学,不锁在这个学科上,他的心血就白费了,他活着还好,等他不在了,都不晓得她自己还做不做研究。

让她去东大执教和做研究,也不错,正式工作,总得去上班,不像她自己当老板,想翘班就翘班。

闫承植很懂言蒙的脾性。

言蒙一听闫承植让她去当大学老师,杀了她算了,客座教授还好,偶尔做下讲座,大学老师可是要正儿八经备课讲课教学生的,言蒙说:“老师,这样不好吧?要是遇到笨的学生,给他讲,他听不懂,我怕我急得会把他打死!”

闫承植:“......”

闫承植回:“你笨的时候我不也耐心给你讲解过,没把你打死?”

言蒙:“......”

言蒙回:“所以你能当教授和博导,我只能自己开研究所。”

闫承植:“......”

最后闫承植只能先让她答应当客座教授,其他的再说。

言蒙让张荟那边跟东大校方联系。

很快,经过一系列手续,言蒙成为了东大的客座教授。

东大尽快地安排了她的讲座,在周六下午三点。

学校安排讲座,都是要求学生尽量去听的,至少把礼堂坐满。学校还在校园里放了很多广告牌,上面印了她的形象,形象下面还有她的介绍,介绍里有写明她是东大的客座教授。

言蒙做过很多次讲座,她这一次的讲座,应校方安排,主要是讲解她的成功经历和关于白血病药的一些介绍和研究经过。

言蒙的课件有现成的,她以前讲座时做的ppt还有很多,她打理了下自己,穿了一套她妈上次给她买的白色女士短西装就去了。

她先在后台等着,听到前面还没准备好,学生也在陆续来,声音很喧哗,不过,没多久,就好了。

她听学生主持人在前面介绍:“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很传奇的学者来为我们东大做讲座!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位传奇的学者,虽然她才二十岁,但她的成就已经是很多人不能及的了!她的名字,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估计我们同龄的人里面,她就是你们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天天用她来督促我们学习!”

“她6岁以“上江省高考状元”的头名成绩考上了京大!11岁成为哈佛大学的研究生!14岁在哈佛大学在读博士!17岁博士毕业回国开了自己的研究所!19岁不到研究出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她在sci上发表过上71篇论文!她记忆力过目不忘!她会九种外语!她是歌王言戈和影后蒙怡的女儿,她就是言蒙!”

“有请言教授上台!”

言蒙从后台大方地出去,脸上带着微笑,和前面台下的学生挥手打招呼,她依旧是长发披肩,举止有度。

台下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传来,言蒙走到前面又和几个学校的领导握手。

握完手,领导又把言蒙介绍了一遍,并且来了一个仪式给她颁发客座教授荣誉证书,颁发完荣誉证书,几位领导下台去,她才开始正式讲座。

先讲研制治疗白血病药的研究过程,配合着多媒体投影ppt一起讲解,然后再是和主持人坐着聊一些成功经历,还有学生提问。

主持人问她:“算起来,我今年读大二,和言教授您同龄,然而您都博士毕业三年且有自己的显著成果了,我能问下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吗?”

言蒙微笑着想了想说,“以前网上有一个录音,是我求拜导师被拒的,里面有一句话,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句话很有道理。”

主持人说:“这句话我们很多人都懂,但是只有很少的人才能成功,您能详细地讲讲该怎么样成功么?”

“嗯,这个问题的话,可能还要归功于我的老师闫承植,拜我的老师闫承植为师,是一个意外,但是人生有这种意外,还是得自己制造机会。”

“我是说,指没有条件的时候,就要自己去创造机会,当时在我读大学的地方,也就是京大,并没有新生就拜导师这种习惯,但是有时候自己需要,可以自己去创造这种条件。”

言蒙想到第一次拜俞英被拒,还在学校丢了很大的脸,她补充:“还要不畏艰巨和丢脸。”

主持人了解过言蒙当年的一些事迹,她笑着说:“言教授应该指的是第一次拜师被拒吧?”

言蒙也笑着点头。

主持人拿着话筒朝台下问:“有同学有问题需要咨询言教授关于成功的秘诀吗?”

下面立即一片震耳的“有”声!

瞬间好些学生举起手想提问,主持人指了前面一个男生:“这位同学,你来问。”

男生站起来问:“言教授,之前学校传言您前段时间在我们学校蹭课,是真的吗?”

主持人立马说:“不支持提问私人问题哦。”

言蒙摆摆手,阻止主持人,她举着话筒说:“是真的,因为刚好住这边,东大比较近,就过来听听课。”

男生又问:“那能问问您是学习研究遗传基因的,听中文系的课有爱好么?”

言蒙摇头,微笑:“不是,因为我的学习和研究方式比较特殊,各个方面的课,都有必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