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韩琦当下也点了点头道:“好,我记下了,这件事你知我知,我绝对不会告诉任何人!”
时间已经不早了,韩琦也要去赴约了,李璋也亲自送他出了门,本来还想派辆马车送他的,但韩琦却没有同意,因为他结交的朋友大都不怎么富裕,如果他出行与别人不同,恐怕会拉远与别人的距离,对此李璋也深以为然,于是也没有再坚持。
接下来几天里,韩琦就安心在李璋家中住下,而李璋也找了个良辰吉日,请了媒人去刘府提亲,对于李璋和青织的婚事,刘家人做梦都想定下,如果不是因为刘美去年去世,刘家人在守孝期不能婚配的话,恐怕他们立刻就会与李璋商量婚礼的事宜。
不过就算无法立刻成亲,也可以先把婚事定下来,也就是六礼的前四礼是可以进行的,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第五步就是请期,也就是商量婚礼的日期,不过这个暂时不需要商议,而且走过了前四步,这桩婚事也算是定下来了,若是有一方反悔的话,将会对这一方当事人的名誉造成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女子若是悔婚,本质上与失节差不多。
整个订婚的过程并不需要李璋和青织这对当事人出面,这些都是双方家长的事,李璋这边是由李用和与吕武出面,而刘家则是青织的大哥刘德出面,毕竟长兄如父,而李璋在看过刘府送来的婚书才知道,原来青织比他小两岁,今年也十五了,如果不是因为和李璋之间的纠葛太深,这个年纪的女子其实也应该出嫁了。
双方的婚事是定下来了,可是让李璋不满的是,订婚后他反而不方便见青织了,而成婚最少还要等两年,这两年间除了上元节,恐怕他们平时都很难见面,幸好狸儿倒是可以自由出入刘家,青织平时也会给李璋写信,然后由狸儿带给他,李璋再给她写回信,可是书信联系毕竟不如当面交谈,这让李璋总感觉少了点恋爱的气氛。
李璋的婚事定下来了,最高兴的就是刘娥,甚至她在两人订婚后,立刻下旨给了青织一个令人的封号,所谓令人,其实就是女子的封号,一般只有五品官员的妻子才有这样的封号,而李璋刚好是个五品官,这也代表着刘娥对这桩婚事的认可,她的圣旨一出,几乎是把这桩婚事给定死了,日后再也不可能更改了。
除了刘娥外,赵祯也同样高兴,毕竟不能光他一个人成亲,甚至他还和李璋约定,等到李璋成亲那天,他无论如何也要出宫参加,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想做李璋的御,所谓御,其实就是伴郎,一般是由新郎的弟弟或极为亲近的朋友担任。
不过就在李璋的婚事刚刚定下来,他也将精力放在火器监和钱行上时,却没想到朝堂上却忽然再次爆出一个十分火爆的消息:新任宰相王曾竟然和枢密使曹利用打了起来!
李璋听到上面这个消息也不禁暗算吐槽:怎么大宋的宰相都这么暴力,前有李迪和丁谓打架,现在有王曾和曹利用,难道说大宋的宰相是靠武力值上位的吗?
“什么奇特的事?”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好奇的追问道,韩琦这么稳重的人,能让他说出“奇特”两个字的事,李璋也十分的好奇。
“今天早上我们正准备回去时,刚好路过大相国寺,有人提议在寺门两侧的白墙上题诗,结果我们发现一首新题的词,名为《青玉案·元夕》,绝对是一首传世佳作,只是词的旁边并没有署名,不知李兄你可知道这件事?”韩琦这时目光炯炯的盯着李璋问道。
“哦?韩兄为何觉得我会知道这件事?”李璋听到对方竟然是为了自己写的那首词而来,当下也是似笑非笑的看着韩琦道。
“李兄,你我多次通信,对你的字迹我还是很熟悉的,所以在看到墙上的字迹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韩琦这时再次开口道。
“韩兄,这天下笔迹相似的人简直太多了,如果仅仅只是靠行迹的话,恐怕是作不得准的。”李璋笑呵呵的否认道,他写词时之所以没写名字,就是担心因这首词引来什么麻烦,毕竟他不是读书人,要这些虚名非但无益,有时还可能有害。
“天下间笔迹相似的人的确很多,但有些书写的习惯却是个人独有的,你在书写时喜欢简写一些笔划,比如‘馬’这个字,下面明明是四点水,但你却经常简写为一横,而那首词中的‘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时的马字,就是这种写法,对此李兄你做何解释?”看到李璋不认识,韩琦这时却是再次笑着逼问道,他既然敢来,自然是有着万全的准备。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他来到大宋后重新学习了繁体字的写法,但有时繁体字的笔画实在太多了,所以他有时也会不由自主的简化写法,却没想到正是这个毛病竟然出卖了他,让韩琦一眼就认出了那首词出自自己之手。
“好吗,我承认,那首词的确是我写的。”李璋这时终于举手投降道,毕竟韩琦已经拿出确实的证据,他再怎么抵赖也不行了。
“果然是你,几年不见,李兄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韩琦看到李璋承认,当下也不由得激动万分的道,虽然之前他已经有所猜测,但毕竟没有得到确认。
“这个……嘿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也只是有感而发,日后你再让我写词恐怕就写不出来了!”李璋这时也只能厚着脸皮再次道,之前他怕的就是这种情况,结果还是被人认出来了。
“李兄你太谦虚了,光凭这首词,就足以让你名传后世,今天我们刚见到你的词时,所有人都是赞叹无比,甚至本来准备题诗的也放弃了,因为不敢在你的词面前出丑啊!”韩琦这时再次激动的道,说完就向李璋讨论起这首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