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这一届的电影不行啊

再一次2010 宝木辰铭 2239 字 9个月前

乔治·米勒并没有吝啬自己的夸赞之言,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喜欢这部电影。

相比于沐茗,乔治·米勒在国际影坛的名气就要大的多了。同样的,观众群体里的影迷粉丝也不少。在他的推荐下,《房间》的热度明显又高涨了许多。

如果影片的质量一般,在这种高关注度的情况下无疑会备受攻讦;但是,如果影片的质量足够好,那这就是影片人气的催化剂了。

《房间》无疑就属于后者,看过的观众绝大部分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自发的把好口碑口耳相传出去。

因此,在第一天展映的几十部竞赛作品中,《房间》成为了人气最高的一部。相比于绝大多数影厅的冷冷清清,这边却一直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

与此同时,戛纳的场刊《银幕》也给出了对影片大份的结果:32分,相当高的分数。

不过,并不是最高分。

《刺客聂隐娘》和《卡罗尔》以35分并举第一,其后是《房间》的32,再之后就是28分的《山河故人》和《索尔之子》。

嗯——不少观众都反应,今年的主竞赛单元的作品水准普遍偏低。十九部影片,有十部的场刊评分在25分以下,3分以上的更是只有三部。

而且这三部里,还是两部华语电影和一部美国电影,甚至前五都没有一部法国电影。看来戛纳官方对法国电影的优待,并没有什么效果。

不过在戛纳的历史上,场刊得分高和最终得奖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银幕》的评分虽然也是由资深的影评人和电影人给出的,但也不能代表戛纳的最终结果。

真正具有决定权的,还是评委会的十几位评委。

事实上,此时的评委会关于几部影片,已经开始激烈的争论。

电影是艺术吗?当然,但那说的是以前的电影。

现在的电影市场,电影其实已经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艺术,讲究艺术性、内涵性,要求具有艺术的美感。

另一部分则是商品,是电影工业的产物。只要满足制作精良,剧情精彩,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那它的作用就算是完成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关于一部影片的争论,其实都是对两种电影要求的不同导致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给第二种电影起个新名字,比如——有序性影像视听资料合集。

“……你在开场前说的那句话特别好,电影人的价值就在于用影像去记录情感和记忆。我觉得你可以和贾樟柯导演多交流交流,你的这部《房间》和他的电影风格是有些共同之处的。”

也不知道是惜才还是好为人师,反正侯晓贤还说了蛮多的。也许在他眼里,沐茗现在就相当于武侠小说里“改邪归正”的反派天才,得多“教育教育”才能归于“名门正派”里。

好不容易把这位大爷送走,沐茗总算是松了口气。要不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再加上他也算是抱着善意,沐茗早就赶人了。

至于说转型文艺剧情片导演?等下一次沐茗想拿奖的时候吧。

“沐导演,您好。”

一个满头白色卷发,带着圆框眼镜的外国男人走到了沐茗身边。一边向他伸出了手,一边打招呼道。

“呃,您好。”沐茗伸手回握,脸色有些茫然。尽管他一直觉得老外都长得差不多,但他很确信自己不认识眼前的这个男人。

或许是看出了沐茗的茫然,来人笑了一声,自我介绍道:“我是乔治·米勒,和你一样,也是导演。”

“乔治·米勒?”沐茗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而后陡然兴奋了起来:“抱歉,米勒导演,我没想到您会来观看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