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地低成海,大直若屈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3324 字 11个月前

“目前我大唐算是东亚第一帝国,但帝国积弊爆发,积重难返后,就会陷入长期的乱世内耗,减弱中华文明对周边的绝对优势!我们再拿隋朝的短暂出现做个比方,因为隋朝,我们完成了政权统一,新汉族统一之外,还有一个留给文明最大的遗产:大运河!大运河的开掘,势必还会影响几百甚至上千年,渤海湾其实就是军事意义上的大运河,它能很大部分延续之前的那种绝对优势!”

“啪!”明王一拍大腿,“军事上的大运河!正文,这个比喻十分恰当,我们此任朝中重臣,理应为后代儿孙留下更多的大运河!”

关铭默默望着表情上始终宠辱不惊的李之,心中同样百感交集。

此人在个人感情上的确过于多情了一些,但他无论远见卓识,还是明察智志,均远远超过了自己。

他心里再也没有了因妹妹懿懿所带来的怨愤,这个人了不得,智力过人,心思敏锐,更难得那一份忠肝义胆。

但接下来李之话风一转,却流露出另番啼笑皆非:“都是自己人,我也不相瞒诸位,渤海湾的通航可是个巨大商机,正清文绮堂要揽下整个海上通道运输,到时候几位可是要帮衬着。”

他的话并没错,能垄断渤海湾海上通道,会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只要能避开了海难之类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利益不会低于正清文绮堂多少。

而且面前三位,切实把控着律法、军事、政务三方,只要他们意见统一起来,除非皇上一言否定,朝廷内的不同意见还真不会起到多少作用。

只是此类话题来得忒不是时候,旁人正在为他的一番远见忠言而感到敬佩之时,却转眼被他自己与个人私利又联系到一起了。

于是,明王紧皱眉头,李奇目瞪口呆,关铭张大了嘴巴惊诧,当然还有身边几女的捂嘴偷乐。

“这这高大形象也转变得太快了些吧?”良久后,李奇忍不住喃喃道。

“就是!正文,你的正清文绮堂已经是个采掘不尽的金矿了,再要那许多财物有何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关铭不解道。

李之正色道:“我仅举一个例子,在福州与鄂州两地,我已经开始建立两个先进农耕木器研制基地,一旦成品出来,经得起验证,整个大唐我会同时设立几十个类似木器场,这些不需要银子?我可占用朝廷一毫一厘?”

明王眼前一亮,“仅有这些?”

“我会把丹江与灞水河相关交汇河道拓宽,大运河与渭水河所有狭窄处改造,令长安城可直通远洋货船,这些我一样不会让朝廷出银子。”李之拍着胸脯道。

“此话当真?”

所谓老奸巨猾就是说的明王这一类,随口的几句反问,就让李之尽吐豪言!

“所以我把关尚书给你带过来了,当然也少不了李奇那小子!”明王呵呵乐道。

李之早已望见二人,此时见他望向自己,关铭与李奇赶忙起身走来。

因为懿懿公主的原因,关铭与李之失了之前的相处随意性,但显然如今心理上已过了那道坎,此时面上笑容一片:

“正文呐,这一次你可是给整个朝廷带了巨大震撼啊!从没有人想过,渤海湾竟然可以这样解决,一下就缩短两千三、四百里的路程,相关人士研究后,可是均惊掉了下巴!”

关铭的态度倒是转变过来,但称呼也变了,或许他认为自己这个堂堂大舅哥,再称李先生就有些掉份了。

李之并不在意这些:“其实也没多复杂,就是没人想起来罢了!”

“想不想得起来,与敢不敢想还是两码事,关于此点,即使朝中老爷们不熟悉其中道理,那些成年在渤海湾打渔的渔民还不知道此理?还是个敢不敢想的问题,不过据说那片海域风浪可是极大!”

“那里的风势属于季候风,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针对此点向当地渔民求证,即可整理出大体风势走向。那一期间,或是封港,或是严控,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这都不是问题!”

“咦,怎么困扰那些翰林院博士的问题,就被你三言两语解决掉了?”

这一次,关铭脸上的惊异表情不带丝毫虚张声势,显然同样的问题曾引起过大争论。

“哈哈哈”

明王大笑:

“刚刚你还讲甚敢不敢想的问题,却没想到自己也犯了同样错误吧?哪出海面风浪不大?渤海湾也就是多出来三面环陆的气流倒涌而已,特殊性是有的,但不至于惧怕吧?不然咱们的老祖先在那片海域到了几百上千年的渔,为何仍旧从未停歇?他们难道不知道害怕?”

李奇跟着笑,但脸色很显然不太自然。

李之看出了问题,借机调侃道:“若我所猜不错,昉化兄也是提出质疑人之一吧?”

关铭立即明白过来,挤着眼故意压低嗓音说道:

“还真是如此,深信因渤海湾浪头巨大,风势不定,幽州、渔阳这两个大唐门户,不会受到外敌侵扰的就是他们军方固有的思维!昉化兄弟倒不是反对登州与辽东三山浦通航,而是不认为对海防的重要性!”

“嗯!”明王道,“到目前为止,历朝历代渤海湾从未遭受到过来自外敌的侵扰,但现在海上交通越来越得到发展,我们的眼界也不能仅放在来自于北方的新罗、契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