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直谏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3969 字 11个月前

“我仅是一个大唐臣子后代,承蒙皇室赐姓,又荣承圣上赐以皇家二字并以尚方剑,不久前更颁下忠义王称号,这一生都不会忘了圣上对我李正文的厚待有加。实不相瞒,今日里圣上又交代与我,好生维护李姓皇权不至于旁落,因而守护李姓皇族为我唯一报答方式,至死不敢忘!所以才胆敢向太子直谏,武姓在我眼里仅为他姓,做任何事的目的只会考虑李姓,守护李姓,我敢于付出一切!”

“难得李先生一片赤诚心,你的话我记住了!”李显似乎有些动情。

“殿下,前提是我们目前不是硬碰硬的时候,我可以冲锋陷阵,你却是李姓旗帜,不容稍有疏忽,隐忍不是怯敌推让,而是积蓄势力,储势待发!太子也知道,我本身是位修炼者,不能干预政务,今日之言也会是唯有的一次,今后会化身为纯粹商人,不会再对权势核心有半点参与。太子日后一旦大权在握,我就会随时以军人身份出现,李姓大旗指到哪儿,我就会杀向哪里!”

李显深深望了李之一眼,重重拍了一下他的肩头,“难怪皇上会赐封与你忠义王!李先生,正文兄弟,今日一番话我记下了!”

李之可不是一时心潮澎湃,或者说心血来潮,而是他深知武后的可怕。

这位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第一的猛女的充满艰辛政治之路,因为权力斗争,可以残忍地相继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

正是李弘、李贤的不知隐忍,不会装孙子,从而把自己陷进了最危险境地的。

他可不希望李显步入后尘,因自己的出现,大唐已出现很多变化,武则天有心做皇帝,变李唐为武周,就必须扶植武氏一族,清除对武氏有威胁的所有异己力量。

李显一旦稍有强势表现,令武后感受到威胁,不排除她让李显如他的兄长一样消失掉。

没有李姓扛大旗者,何言日后的东山再起。

或许此刻李显并不会完全理解李之一番良苦用心,日后多用脑子想想,他就会体会到里面的寓意深长。

之后李之态度就松弛下来,“公主殿下目前可是我的合伙人,太子不想随我一起去看看?况且,你我在此地交流,不见得没有在暗中关注,我也正好能利用太子盛名,给正清文绮堂带去更多生意。”

李显乐道:“我正有此意,似乎在一夜之间,正清文绮堂大名就响彻洛阳城,我也想去看看实际情形!”

他一招手,就有随从牵马过来,一行十几人,随李之很快就出了宫门。

李之的话可不是随便出口,宫内几乎随处可感知探识力,哪一道探识也不低于二级大师,里面自然会有武后一方之人。

李显的到来,引起很大轰动,正清文绮堂因此而陷入短暂地纷乱。

好在有大批禁卫军的存在,秩序很快就被控制下来。

太平公主见到兄长的来到,自然是由心衷喜,储君的重要性,远比几个公主叠加起来的影响力还要强出许多。

他肯出现,无疑在表达自己的认同感,这会对生意有无限潜在意义。

而隐隐中也有她心中的一份小欣喜,李之能与太子一起出现,而且看起来之间有说有笑,两人显然相处得不错。

今日里的客源,较之昨晚更多,很多权贵人家的家眷大规模出现。

因而也就代表着,有更多人辨识出太子身份,之前纷乱就是因这些人而起,而接下来的销量猛增,他们也是主力军。

这就是权势的影响力,不需要特意表达,本人出现在这里就是意图显露,那些人还不拼了命的给太子捧场。

于是,一时间店员们更忙碌起来,往来于库房的搬运身影也越来越频繁。

李显一行人也没多待,一炷香之后,就与主人告辞离去,却因此给正清文绮堂带来越来越多地涌入人流!

高宗打击那些势力的目的,不是铲除武氏中人,而是彻底打压武氏影响力。

尽管他目前已经不再坐殿参政,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大唐仍属于李姓的天下。

武后坐拥影响力越来越强大,恰好借用此次事件,狠狠地打压一下武氏嚣张气焰,这对于保护李姓皇族有巨大好处。

李之心底不禁感叹,自己的政治智慧还是非常欠缺的,包括明王与建成王二人,不在皇帝位置上,也不会具备那种更深层次的政治远瞻能力。

看似被人逼宫到头上,还要密令长安城的自己给他提供帮助,此时看来,那等求助之举又何尝不是一种手段?

如此看来,高宗向外界传递的病入膏肓假象,里面也有几分是在做给他看,这是李之脑海里此时浮献出来的想法。

只是机缘巧合,自己不但与之之间建立了更牢不可破的合作关系,更用一个消息让虎威深藏的皇帝,忍不住要亮出他的獠牙了。

午饭就是在这间房内进行的,在送膳之人来到前,高宗又恢复了之前的萎靡状态,但已经坐起身来了。

期间他再也没向李之谈论实际问题,机械地咀嚼侍候进膳内侍的挟来饭菜,偶尔与李之许下些诸如商业房、宫内人员调配这样的小事情。

这些许诺也正常,太平公主就在正清文绮堂入了股,整个大唐天下都姓李,帮自己女儿一些小忙还不是随口之事。

李显在开饭前也赶到了,这还是他被强招来洛阳后,第一次陪皇上用餐。

他可是知道父亲的真实身体状况,因而不但对早已到来的李之没有一丝醋味,反而在心底暗自感激。

因为按照常理推断,皇上对自己在长安城的所作所谓很愤怒,一直避而不见,没将太子身份废除已是最大的宽容了。

李之一出现,就想起来召见自己,还让陪同进膳,他当然以为是有人帮他垫了好话。

实则李显的到来完全是高宗的主意,能掌控全局的一国之君,随便说出句话,也是极有深意的。

他既然已将李之视为守护李姓皇族的最大依仗,给其营造一个与储君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还是很有必要的。

李显再是于皇上面前敬畏有加,也是将来君王,没有他的支持,李之的计划行使也不容易。

因不知父亲是否真的气火全消,李显并不感多说话,只是在李之有意无意瞥向自己时,才就些琐碎事应和几声。

午餐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李显离开之前,高宗特意赐给他一件灵石把件,“这是李先生送来的,你也有一件,记得贴身佩戴,不要转赠他人!”

李显强抑制住心中兴奋劲,恭谨地退身离开。

与李之再做一段时间的商议,就示意他可以走了。

谁知,在李之将要出门时,高宗忽然开口:“李先生,你以为太平性格与她母亲如何?”

这话也只有李之心下明白,所谓的阴盛阳衰说道,对方知道自己并未将太平公主讲出来。

他正要回答,高宗已在扬手:“去吧,记得对太平好些,这孩子命运舛,也极可怜!”

李之默默走在取马的路上,不觉间背后竟是有微微汗渍凉意。

高宗显然对太平今早的无故献殷勤看出了点什么,再结合自己与他之间一番深入交流,居然能联想到很多内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