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讨价还价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2883 字 11个月前

李之毫不为所动,“商家就求个讨价还价,总不能过于与心理价位差异巨大吧?而且一艘船就数万两银子了,仅是超大型船只就需要十几只,大舅不能嘴巴动动,就影响到近百万两银子的庞大生意。”

他所言看似并为照顾到长辈面子,实则是接到了况晏事先眼神示意,况且李之说的也是实情,动辄百万两银子的调动,便是朝廷一时间也极难凑齐,可见数量之大,骇人听闻,稍加节俭,就能省出一大笔支出,任何一位商家都会格外关注。

旁人见他面对娘家舅都这般不留情面了,也知此事不容回旋,因他们心底也明白,这种做法实在是由不得以,于是几方人士迅速聚到一起,迅速展开了商议。

李之回头找向李挺,“乐容兄,急着赶路,午饭也错过了,是不是找些吃的来?”

李挺连忙答应着,就要转身外出,孙思邈站起身,“我看府门外就有小吃摊,也别招进来太过麻烦,不如挪步前往自行就餐便是了。”

此举既省去了啰嗦,也显得李之这位朝中大员平易近人,当街入食些小商贩的售卖,为当地的官声也会带来好名气。

况晏闻言而知意,哈哈大笑道:“此时距离晚宴还有段时间,而且府尹文敏兄正在赶来的路上,趁此时陪着几位吃些路边摊,也好令民众们见识下管府里也不乏廉正行举作为。”

众人皆是含笑附和,跟随者李之等人一同出来府院,早有兵丁早一步外出,另行招引更多商贩,府中衙役们也在紧急张罗着桌椅板凳的布置。

不得不说,盏茶之后的官员排坐在府外街边的轰动场面,果然吸引来越来越多地围观民众。

原来还在好奇地在远处指指点点,在混迹其中的便衣人员刻意引导下,人们语气中的略带嘲讽,就逐渐转为赞叹之声,的确让某些感到不适官员,也逐渐适应到作秀的好处来。

李之与孙思邈却不在乎这些,更专注于当地美食的品尝。

而鄂州城也足以堪当九省通衢之称,身处这般繁华之地,无数的竞争使得小商贩的手艺很是有些名堂,武昌鱼,糍粑,进贡粉蒸肉,吃得二人均是喜笑颜开。

尤其是继源道长,好不容易自清苦俭贫中解脱出来,更是几乎每一种都要了一份,那等贪婪吃相,好似生怕旁人不知他之前遭受了多少苦难。

便是一种官员也吃得津津有味,平日里偶尔食得些早餐面食,一些地道民间菜系,同样不很熟悉,在经过了早先的略带拘束之后,也逐渐放开了脸面。

因岭南道节度使弥睿弥元忠不在,鄂州府府尹李腾李文敏尚未赶到,况晏一马当前,担任临时引领人。

怎么说他也是武昌军观察使,在鄂州城地界算是二把手,何况还有一个节度副使的身份。

一一引见给众人,又是一番嘈杂,胜在李之身价极高,来人里,除了多些奉承之言,倒也无多少刻意表现行为。

如今的李之之大名非同小可,又是奉皇命而来,独有传闻里的宗师修为,无人胆敢提及。

入鄂州府落座,便有人提起了市舶使一事,毕竟市舶业务首设在广州,就是在岭南道管辖范围内。

总管海路邦交外贸,可是个油水丰厚的活计,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尚在其次,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更是具有官方传统意义的外快赚取主要渠道。

当然官员们此时的提及,只会是些堂而皇之的公务问题,其中就包括船只订购。

虽然目前官方船舶定制主要在扬州,但鄂州具有近水楼台般主场优势,讨得其中一二,就足够几个月的忙碌了。

李之摇摇头:“虽说我有这方面的权限,也得等朝廷饷银调拨下来,而且一些固有的官方采办渠道,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此话点到为止,都是官府中人,其中的利益纠绊复杂得很,何况他尚未真正履职,有些事还是暂时维持现状的好。

“那,正清文绮堂需要几只?又是在何等规模建制之内?”

说此番话的,就是那位国元钧了,宏炯舰舶修造厂的大东家,也只有半官方或纯民间厂家,才会有大东家这种称谓。

至于为何从军方所属,变为如今性质,李之尚不得知,想必与常年得不到足够官办订单有直接关系。

“正清文绮堂要造就造最大的,我这里有图形与结构分解后各尺寸标注,为设计完好的最先进样图,所需特殊钢材质,亦由我来提供。”

这个信息量足够大,也足够震撼,仅是先进设计问题,就是旁人无法想象的出乎预料之外,毕竟是海上漂泊船只,没有极深专业知识,在设计上绝难具有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