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王的怒火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2786 字 11个月前

马赫迪摆摆手笑道:“此乃非常时期,来时我兄说起过,战事频发之时,当可适度降低一切原有规俗,仪式只是个形式,要根据现下局势灵活掌握!”

贵为一国钦命特使,他自然不能讲话太过透彻,总不能直接说阿菲法公主婚事大体上应付了事即可。

李之却是听出其中深意,“大叔,是不是我与阿菲法的婚事,需要在你们国家另行举办一次?”

马赫迪神情有些尴尬,却又不得不回答,“大帝的确给他讲过此类观点,目的就在于目前局势紧张,两国间不宜大规模相互间走动,若婚事可成,主典就设在巴格达。”

但他了解大唐风俗,与阿拉伯帝国很是近似,都是男人至上国情,若将主典放在国内,就有李之的入赘之嫌,即为大唐传统认知上的倒插门。

封建社会,倒插门含有极其深的贬义色彩,如果一个男人选择了此类婚配方式,那么代表着家里经济困难或者是有不好的问题,因此给男方以及男方的家庭以极大的舆论压力。

而女方选择了倒插门则代表着家里人丁不旺,需要借外人传宗接代,本质上还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怪。

果然明王脸色一变,原有笑意立时就化为了淡漠,再开口的语气也直接了很多:“请问特使大人,这种主意是你的意思,还是确实出自于帝王大人之口?”

尽管心中愤怒,他也没把话说死,而是特意留出一角口风,容留给马赫迪及时回缓。

马赫迪也是反应灵敏,原本就有侧面试探的意思,观明王态度即深知大唐势必不会答应,赶忙解释道:“那时候李先生还没出现,大帝仅针对于阿菲法公主将来婚事突发感慨,已是数月之前的事情了!”

明王脸色瞬间改变,化作了一腔语重心长:“原来是这样,还请特使大人原谅我的反应过激!我大唐即使抛去正文身份不讲,入赘一说对于寻常百姓也是一种极大忌讳,民间风俗一样看重男方的尊严不可亵渎,这种观念已在我们国家延续了两千多年!”

若李之乃平常人体质,或许马赫迪此时会间接表达一下帝国的尊严同样不可轻忽,但明知了李之的异常强大,他可不希望此事中间再有波折出现。

寻常一位三级大师,就会是等同于国师的存在,超越了国师实力者,而且是李之这般年纪,以帝国利益看来,就是付出再多也要力保拉拢,阿菲法再是三代中的长公主,再受第五任哈里发宠溺,也不如江山稳固重要。

其中的孰重孰轻,作为统治者感受最深,既能交好大唐,又能与李之这般人物牵扯上家人关系,折耗一点面子又能如何!

俞太尉也没滞留多久,就主动提出去他殿等候,并特意交代訾仪与风云留下来帮忙。

一等厅堂空出,就会有另一批客人迎进来,即使随后的午饭时间,旁人分散在各处畅饮美酒,李之却只能一次次被通知到前往迎客。

就这样忙忙碌碌到几乎崩溃,申时整点,三品宦官,内廷二总管张廷张鹤瑶来到,他与李之是老相识,走完颁旨程序后,被留下来厅堂小坐。

正如之前所获消息,逐项任命颁赐一一落实,另有张廷的口转圣上口谕,事关市舶使设立一切事项,皆由李之主持。

换言之,关于市舶使的人员调配,也有他来做最终确定,一切行署只有建议权与执行权,不经由李之点头,旁人是没有权利决定的。

送走张廷前,因他此时到来太过醒目,李之也不过直接有礼物奉送,但告知与他,某一日另行设宴酬谢,张廷也心知肚明,满意而归。

等李之返回来,厅堂内早聚满了人,嗡嗡一片道贺声音,之前早有知晓是一回事,真正颁布下来才算落到实处。

于是,院里院外均围满了人,兴奋,羡慕,嫉妒,畏惧等等明里暗里情绪,一时间让现场纷乱不堪。

当然,那一刻能进入厅堂者,就没有一人简单人物,不过九卿、十王级别的,还要等上一会儿才能来到。

李之身份变了,大婚性质也随之级别倍增,前来参与的客人必然会越来越高。

就在晚间宴会开始前,阿拉伯帝国特使马赫迪以私人身份来到,陪伴着他的是遣唐使节纳西尔。

实际上马赫迪已经在阿菲法引领下,逛遍了李之的产业,正清文绮堂所售卖种种,品质与意义均超乎了马赫迪之前想象。

原本他对自己大兄为何很是不理解,毕竟李之并非真正出身于大唐皇庭,而且不再官府担任任何职务。

但逛了一圈下来,他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凝重,因为他看得出来,这里的商品更多为世间罕见珍惜物品,其中有很多几乎是绝品。

而且,不伦鼻烟壶,或是酿酒,二者的研制成功,均是开创之举,尤其是宣纸的品质,更令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