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福禄寿三星高照图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3642 字 11个月前

为何相邻两套府邸有如此巨大不同?太平公主给出了答案:

“之前我住的位置仅是临时性府邸,大多贴身侍候人员并不在此居住,因而那里仅有一栋建筑。而此间就不同了,原本为我一堂兄所获赐地,因事被贬而权利被剥夺。在此之前,他可是刚刚将这里建成不久,是打算新婚后的永久性府邸,建造它可是好生花费了番工夫,可惜人未入住,就被李先生得到了。”

李之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他更专注于室宇华丽与楹柱锦绣之外的深藏,令他心下暗喜的是,阶前有花数丛的地下深埋,居然有一丝丝灵气溢出。

那种灵气极为淡薄,以至于清绮三女均不曾感知,知太平公主不是位简单人物,聪明敏感,就是自野心之外带给李之的最大感观。

因此他并没有将此个发现,及时传递给三位夫人,而是眼神迅速移做他方,表现出极感兴趣模样。

实际上他也的确感到满意,这处宅第既是财富的体现,又是势力、身份的象征。

依照唐令,在京城长安建造宅第,并非拥有财富即可,于此地广置宅第的背后,是唐代某些方镇势力膨胀的体现。

而朝廷赐予出来的宅第,多为豪宅,这是对接受者忠顺于朝廷的一种表现,这一般是具有大功勋,或者朝廷欲姑息之时而行的赏赐,背后有着权力的制衡。

不同于唐代官员的宅第规模是有限制的,此处的赐地集中宅第,往往规模宏大,布置豪华,显示了其财富和势力。

就像这栋府第,山池别院盛加雕饰,朱楼绮阁犹若胜景,两栋建筑高度、大小、院落进深以及房屋跨度等等整齐划一,并不显高低错落之差,均呈富丽堂皇宫殿的亮丽剔透、光可鉴人特性。

太平公主口中所言大礼,就在后殿厅堂内摆设,为一两丈高,一丈多宽的福禄寿三星高照巨幅绣品,挂在室内占去半面墙,人物刺绣栩栩如生,工艺十分精湛。

“它属于道教圣物,原为西藩小国进奉高祖的贡品,寓意赐幅于君王,保佑他政权稳定。因此个国家后来被吐蕃吞并了,高祖嫌它不吉,就赐下给南山灵隐观。后来灵隐观迁址四川,因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就暂时委托李姓皇族某一王府,但数十年未见来人讨还。后来这家王号被因故贬谪,家产收没归公,再辗转到了我手里。当年进奉时也是得自某一上古道门,据说其中这幅图上右侧福星,手中所捧太极图中另有深意,却遍寻高人而不得其祥,知李先生修得一身绝高道家法术,此幅道教圣物还是交到你手里更有用处!”

李之仅是真气一探,便知称其为道教圣物应该不会差了,因为其上可感同为纯正道家气息残余,尽管所余稀薄,出自于传统道门是不会错了的。

而且古代的宗教和文化,是以形象化的神话,来表达人们一种良好愿望,以此富蕴良好寓意的福禄寿三星高照图,用来当做喜搬新居的吉祥预兆,是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太平公主所言什么太极图中另有深意一说,以她直系皇亲国戚身份,能请到的道门中人一定是德贤身居之辈,他们都探不出个所以然,应该是那种传说有误了。

所以李之根本没往心里去,仅是当做一种对道教圣物的敬畏感,或许就是此类传言的由来。

尽管如此,他还是代表三位夫人,向太平公主表达了深深谢意,此女在陪着几人浏览一圈后,也就率着随从离开了。

那些额外条件里,就有西市另两个官铺的赠与,虽说单个铺面,仅为相当于三十几个平方的独立门面方,较之正清文绮堂那等巨大商铺无法相比。

不过也是店铺毗连之地较大面积存在了,两间各在西市两个出入口处,地理位置倒是极佳。

虽说东市更靠近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内,周围多达官显贵住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上等奢侈品很多,这是它在商业上不同于西市的特点。

但东市的商业发展却赶不上西市的辉煌,其原因主要在于,东市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唐初期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末利,严禁百官入市。太宗更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有故事说,朝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因退朝,路旁见蒸饼新熟,遂市其一,马上食之,被御史弹奏。则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遂落甲。

故事中的这位四品大员,本来就要被升官成为朝中三品大员了,不料因路过东市时,悄悄买了个饼解馋,却被御史参奏,而被皇帝下令革职流放。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好好的前途最终毁在了一块小小的蒸饼上,可见封建统治者,既要依靠工商业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但又对工商业加以种种限制,难以给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西市两处门面房给李之的意外惊喜之外,官员们带给他的另外条件,就是一些名义上的特权了。

比如超越士农工商规制的僭越礼仪,礼有天子之礼、诸侯之礼、士礼等等,但事实上,礼与刑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只不过庶人用刑,而饱读诗书的大夫则用礼,分而治之才是其本来面目。

这等特权原本对于有极高爵位,并握有尚方剑的李之,根本没有用处,但这种僭越礼仪为李之自行行使下的自我分配。

换句话说,李之手下某一人犯了事如牢,或者违背了某种忌讳需被责罚,李之拿出此类僭越礼仪授柬,就可免除一切禁制。

而且这等权限,用不用在你,但存在与否却是个巨大身份象征,便是大部分达官贵人家势,也没有如此特权获得。

此事传将出去,就相当于李之手下人可以横行某一层面而不受责惩,当然其名义上的好处远大于实际运用,没有哪一个拥有者真会频频使用,不然长安城内秩序岂不是乱套了。

既然来者诚意十足,李之当场就拍了板,一等相关手续办妥,彩钻就可以任由搬走。

来人没想到李之答应的如此干脆,为防止他提出种种额外需要,他们手里还有另几套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就远远省去了其中繁琐。

实际上对于此类堪称国宝之物,朝廷时打算作出巨大退让的,显然李之要求如此之低,让这些来人脸上善意更浓。

但李之答应归答应,心意还是要表达的:“诸位大人,您几位也知道我李正文对于我大唐的忠诚,可并非仅仅表现在口头上。之所以做出这般痛快解决方式,一是因为我深深受圣上皇恩浩荡之惠,心下感恩;再就是看在太平公主面子上,毕竟是她一颗时刻牢记维护李姓皇族的赤胆忠心,我为其所感动,也是原因之一!那件巨型彩钻堪称绝世奇宝,单纯品论价值,拿它置换整个西市怕是也绰绰有余,只愿朝廷好好守护它的安全,愿它与我大唐昌盛一样永远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