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来自朝廷的诚意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3738 字 11个月前

昨晚间的客人们,果然一大早就来到东、西两市探查,看到真实火爆抢购场面,才算是真正意识到,正清文绮堂有那么高营业额获得的原因。

对于李之名下商品,这些人已打定主意认真参与进来,不然一旦稍有形势落后,损失的可是数不尽的黄金白银。

封行一大早就来汇报喜讯,李之昨天暗里怂恿的黄牛行为的确好使,店员们再一次提出那些人的后门需求,显然黄牛处的大卖,注定早先那个御字彩笺妙招的神奇。

以李之的探知能力,没少探听到店员们对自己的背后议论,中心思想无一例外,都在惊叹东家做生意手段的神乎其神。

李之并非刻意做出如此窥探行举,只因往来人众过于庞大,店内又到处充斥着精贵商品,这种小心谨慎也属合情合理,至少他心理上没觉得有何不堪。

整整一天,李之平日里亲近的各方势力都有来人,临时决定留下来帮忙的,也都是些自己人。

像是关铭、李昱等有极高身份之人,当然不好留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些伺候人的活计,但也都留了人手,好任由李之指派。

春柔等八女也来到店里帮忙,有了她们,清绮三女也就有时间两市间来回查看,到了下午过半之后,因为眼见得李之一人已经忙不过来鼻烟的制作,索性三女就留在二层某一房间内专心提炼烟膏。

一日的忙碌就在人场拥挤中匆匆过去,晚间时分,太平公主那边也正式上门,向李之提请交换条件。

李之含着笑,听取了来自于相关部门提出来的计划,显然这是他们一天集中商讨的结果。

正如他之前推断,聪明如太平公主,也在一晚上就明白过来自己的心内意思,显示出真心实意才是关键。

因而这些来人拿出来的计划,也诚意十足。

里面内容包括几件宫内藏宝的置换,既然李之将彩钻视为镇店之宝,目的是借由此物来提升正清文绮堂名气,那几件也堪称珍宝的罕见之物,就具有延续影响力提升的作用。

除此之外,就是与之前太平公主宅相邻,同样是占地足足一坊的皇室府邸,这个坊可不是占地足有五十五公顷的真正里坊,而是唐高宗之后抑制诸王权力,就没人敢占整坊。

此时的一坊为五十五公顷十六等份后的一隅,以当时一公顷相当于十五亩计算,如今的一坊也有五十多亩了。

虽然那块巨钻为无价之宝,有了市区这么大的地皮,包括地面建筑的三层小型宫殿式府邸,李之实际上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想要将巨钻卖出也是不易。

没曾想,他们提出交换条件里,还有很多其他附加零碎优惠,这就让李之感到些意外了。

北方汉族中真正门阀是以崔、郑、卢、王为代表的山东高门,他们能够长时间显赫、长盛不衰的资本并非门第,而是崇高文化修养所积累的天然优势。

而这一优势缔造者,首先来自于颛孙家族的有心提拔,因为李之的出现,卢枰已然意识到,前有老祖宗的逝去丈夫,今有这位颛孙家女婿,山东高门才会迎来再一次发展机遇。

“山东氏族若想不落入他人刀下之俎,发展经济,扩展商业势力,才是最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李先生,关于此点,我们崔、郑、卢、王四大家族已经充分意识到此点,还望我们之间如此深入洽谈机会始终保持下去!”

既然干系到未来山东高门问题,此时就由不得李之来主掌了,目前尚有老祖宗在,他三言两语就把责任推给了颛孙家族。

这并非他过于滑头,各种错综负杂的关系,还是要理会清楚的,李之这样帮助他们,是看在颛孙家族以及老祖宗面子上,但功劳再大也不能做出代越庖俎之事。

老祖宗笑道:“你是颛孙家女婿,亦为颛孙世家之人,怎地就不能代言了?”

“就如李唐血脉中传承问题,有些事不是力所能及就一言可以蔽之,他姓晚生后辈再是强势,总要有个严格资质框架,严禁越出本分、代行其事,乃是原则问题!”

李之言罢,转向卢枰等来客,“我今夜怕是还要连夜赶工,恕小侄先行告退一步,瑜然留在这里代表我与正清文绮堂,有什么事她一样可以决定!反正几位长辈还要多呆上几日,明日里也去我的店里看看,也好把长安城新商业形势,带回去讲与我那些兄弟姐妹们听一下!”

他确实还要连夜制作鼻烟,没有那些烟草,鼻烟壶再是精美也卖不出去,即使限量也不容乐观。

回去路上,清绮给他谈起太平公主的心思,他呵呵摆头乐了,“晚间我是故意避开她,实际上她也深明此理,那枚可当做国宝的彩钻,不是单纯金银可以拿下来,见了面也只会是互搏机锋而已,只要她们一方提出交换条件足够丰厚,有了诚意才有面谈的意义。”

“你不怕因此而得罪了太平公主?那人可不是个心胸畅快之人!”

“那又怎么样?其实双方都清楚,此事乃是完全公面上交易,掺杂了太多私人意见就得不偿失了!换作旁人,自没资格与朝廷间做这些暗斗明争事,他们也不敢行些强取豪夺手段,毕竟我为朝廷贡献颇多,再将正清文绮堂生意上珍宝强占下来,怕是李唐从此会沦为世人笑柄,与不齿之名永留。”

“但这件事可事关大唐颜面问题,懿懿给我分析过,一旦朝廷势在必得之念不能成行,而导致彩钻流落外域他方,可是有辱大唐尊严!”

“所以说,我们不着急,上火的是他们。这件事说大很大,即使太平公主那种身份,夹在其间也不敢劫公济私。实际上他们过于多虑了,只要提前制定个相对优厚条件,我自然乐于商洽此事,至少有诚心摆出来让我们看到。实际上,我还能真敢背着朝廷将之卖出?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由来源处,怕是就出自他们目前于此类心态!”

皇帝不急太监急,乃后世清朝流行起来的皇宫轶事,清绮当然不会清楚,不过显然她此时心情不在这上面:

“实话实说,你心里是如何打算的,总要让我们自家人了解到。”

“我哪里有什么具体打算,无非是看他们交换条件如何,再做取舍罢了。若说个人意见,当然希望得到繁华地段商业用地,但我明知东、西两市商业用地,已不存在可操作可能性,许多可置换位置心里没底,当然希望由他们先行提出,才可借以评断。”

“我知道你心里想法,但也劝你一句,与朝廷打交道适可而止,可不能信口开河,贪欲过于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