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李昱对于李之的另眼相待,也从为自己祖母治病恩情上,提升到某方面等同于在场老辈人位置。
所以,在李之刻意避开几位老人密议之后,李昱也是紧随出来笑道:“长安城三代人里又出了一位人物,李先生,我这话可没有多少恭维之意!”
“方伦兄哪里话来,我是近郊乡野里的初来乍到,按说长安城内随意一位四代世家爵位之人,路边相遇,我也需要恭立让行的!”
“那等虚职爵位仅是种老祖宗荫蒙下的苟且残喘而已,真正世家子没有当真的!”
“效晟兄也是这般解释给我听的,很奇怪,我与二位兄长并无代沟感,就是你这位从二品大员此时近在眼前,我也能忽视掉,还希望今后我们这一代人,能在各自专长上,多给老辈人做些辅佐!”
“我知你心中念想,是不是想打听些淞王府李楹李凤佘、李皓李长霖具体情形?”
“哈哈,方伦兄好像能堪透兄弟心思,佩服!佩服!”
“能与我三弟效晟那种嫉恶如仇的爽直人交好,这两人自然值得深交!老大李楹,正三品右骁卫大将军,内禁亲卫队大首领;老二从四品怀化中郎将,虽不是实权官职,但据我所知,其身份另有玄机!”
李之不禁为二人军中地位咋舌不已,尤其是那位右骁卫大将军李楹,为皇帝身边护卫部队大首领,其具体作用相当于后世现代中央警卫局局长位置,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关键岗位。
而他们的父亲建成王是正二品骠骑大将军,虽仅是大将军中唯一地位稍低于三公的一位,但已是内阁常置官职,无限接近于全军总司令,已是军中重臣之一。
不是建成王得不到朝廷重用,相反他还有个九卿之一的太府一职,那可是真正内务府大臣,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
但这个位子绝非九卿之一,明王大理寺卿那般权倾一时,而是主掌内务府财经权而已。
不过,两种身份叠加,也是建成王能够位列于三公九卿其中一人的主要原因。
而淞王之所以能位列十王之首,是因为他九卿排名首位的太常寺卿,主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
由此可见,今晚李之所面见之人,无论那一代人,都会是他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盟交势力,当然这等盟交角度,仅出于他个人认为,至少目前为止,他还远远达不到其他几人眼中盟友地位,至多是他们心目中可用之人罢了。
一旦这座城市政治发生扭转性变化,会造成怎样不可抑制崩溃,是任何当权者都不能忽视的重大事件。到那时,今晚在座几人提前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布局,会具有怎般重要意义,就会是不可辩驳事实了。
果然,经由老明王暗自推动,再由李之细细描述长安城未来不可取代前景,现场气氛就渐渐活跃起来。
最沉不住气的八王建成王,此时已经起身在厅堂里负手游走,面上紧锁的眉头也在慢慢疏解。
“抛去商业利益不说,我们建成王府一门都是一介武夫,实在对那方面拎不清头绪。但诸位可想过没有,仅是把未来火药研究基地牢牢拴在长安城地界上,就会是洛阳城不敢轻易涉足的国家命脉所在地。那等全天下威力最巨大的火药库,会占据整整一座挖空了山体的山腹内,没有我们这些人答应,任何人也休想胆敢遣派围剿兵马。其实商业上的优势更趋向于无形,也如同巨大火药山腹一样,不容一丝火星隐患存在,一旦动及,就会天崩地裂,万物催朽!”
无疑,建成王一番话就等于一语中的,这种形容词汇更容易点明其中关键点。
无形经济破坏力要远甚于那山体腹内存藏火药,火药库一旦爆炸,影响的仅是长安城以及附近区域而已,但一旦大唐经济根基被动摇了,那可是国破家亡一般的历史倒退性质灾难。
猛拍大腿长身而起的淞王,也高声应和着:“李先生的意见实际上已不存在任何取舍问题,因为它是唯一可解决方式!我无条件尊奉此个方案,好在圣上还处在神智清明,或许应该有人向他提出谏言了!没有圣上支持,恐怕是我们这一方稍有异动,就会引来对方警觉,也提前参与到布局当中,一旦长安城地位不可取代,可就是巨大隐患了!”
明王一边点着头,一边面向李之问道:“李先生对于淞王之意有何想法?”
李之忙惶恐的起身:“晚辈哪里敢承接先生二字,诸位大人可莫要再吓煞我这个晚辈了!说句良心话,我本人并无意参与哪怕一丁点朝廷政务,个人兴趣爱好仅在商业上。心内有这些想法,仅是出于对未来老岳丈的前途担心,而且一旦老人家地位不保,我就是再有能力,也无法得到安全依仗不是?因而对于接下来一切事务可是不敢稍有发言了,您老几位也知道,当初我拒绝了郡王大人的进入官场意见,就是具有发自骨子里不想与人勾心斗角的巨大反感!大人们可不要因此而责怪小子我,我天生没有从政兴趣,因而对于更多朝廷内事务经验全无,可不能给达人们提供什么意见了!”
今晚上他的话足够多了,接下来就是几位王爷级别之间的作用发挥,在场任何一位也是朝廷位高权重之人,吃得盐比他吃过的米还要多,自己的话说出来,又没有人听是另一回事,日后不被人因忌讳而惦记才是危险来源之处。
没有任何一位当权者希望别人能力比他强,或许在同一战线处于劣势时能够团结一心,一旦势力登顶可就难说了。
就像是唐高祖李渊将唐朝建立以后,便是稍有异心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等到高宗这一代,李唐皇族就有十几位太子或砍头或废黜,何况他这个毫无根基的赐姓旁人。
因而从此时就要开始,如何规避未来隐患才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不参与任何朝中具体事务。
目前从他个人影响力来说当然算是可有可无,但参与的多了,就会令今后类似情形情如自然,不参与反倒异常了。
那时候他在商业上的巨大影响力,已经足以影响到朝中事务,再想撤身出来可就为时晚亦。
见李之一意拒绝,淞王也是暗自点头,此子心性倒也值得称道,并未因自恃有功而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