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淋漓痛斥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3618 字 11个月前

“话可不能这么说,刘三公子,你可知宣纸改变了古文化传承意义,可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眼中瑰宝!再有火药同样被正文兄弟研制出来,一两成品,在战场上就是数名将士的身家性命,你以为自己又是什么东西!”

庚康怒极,原本就看不惯此人做派,今日事一旦闹大了,与他也脱不了干系,索性将心内怒火一并发泄出来。

他的话一点不假,抛开火药不说,单是宣纸就是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在古代有着重要地位,那个时代科技不发达,通讯基本都是以书信形式,那么宣纸在其中地位可想而知。

李之轻咳一声,拦住了庚康满腔怒气,“刘松,不是我轻看你,像是你这种二十好几了,仍旧依托着祖辈、父辈余荫,自以为得计人物,倒是最适合你口中啐唾!如今大唐看似昌盛,北有东突厥虎视眈眈,东北有契丹伺觎,高丽、百济死灰欲复燃;西北吐蕃屡次发兵甫下骚扰,西突厥旧部日嚣尘上!我大唐看似民心安宁,国力强盛,文治武功及国际声望很高,但外事危机重重压迫之下,内在贵族官僚滥事搜括、奢侈无度迹象渐至汇成风潮,我辈再如你这般成日价醉生梦死,一旦战事将起,你以为依仗一些男人不算男人货色枕戈披甲?开玩笑,那不是坑苦了你口中的那些乡下娃子兵将?”

“好!说得好!年壮气锐,披沥肝胆,情切之至!”

叫好的是那位李兴李善朝,原因无他,李之所言外事,均是随后几十年里将要发生之事,当今一片国泰民安表象之下,也只有某些政治大家,与洞彻国际事务精明人,才会注意到潜在危机。

李兴处身于一王淞王门下,能够在十王里稳居首位,淞王其人朝廷内权势资质、政治认识,自然会是格外突出之人,能与如此人物朝夕相处,见多识广,博闻多知是必然之事。

如今能从李之嘴里听到,平日里朝廷内忠义重臣老派人物才能讲出来的现实潜在窘境,他忽然意识到面前这位年轻人果然非同一般。

只是很可惜,李之依旧能从他看似仗义执言里,体味出极擅于见风使舵狡黠秉性。

原因在于自己如此慷慨激昂,并非自身思想境界多么高尚,而是借用如此陈词滥调,迅速占据道理、道义最高点。

今日之事必定会引起各个势力严密关注,如何第一印象把自己与长安城纨绔区别开来,对于那些势力中诸位大佬极为关键。

他可以假借初来乍到时候愣头青状肆意发飙,是因为所要面对的无非是些权贵之后里的大小纨绔,真正面对各个世家核心层面长辈,他可不敢稍有面色摆将出来。

纨绔多是少年人,再是犬马声色、无恶不作,也仅代表自己本身,绝不能将他们各自家势等同视之,实际上能够开创贵族世家之辈,没有一位简单角色。

只需将自己和一众纨绔区分开来,他那些大义凛然之语,才能被老一辈人重视起来,事件中孰是孰非,就极容易辨别了。

“羽灵姨,你亲自快马赶往郡王府,亲自禀报郡王大人,那一次事件幕后主使已经查得头绪,有个什么德元三公子为最大嫌疑!”

不待羽灵姨点头走出几步远,他接着向清绮郡主问道:“这个德元三公子是何人?”

二人间早有交流,清绮郡主何曾不知这人在演一出大戏:“长安城内,有相同称号的仅有泽王府德元三公子符合!”

“我的天哪!竟然是泽王府参与了此事!这样,我此时不便速速赶回,路上恐有人意图阻拦,你亲自下去交代下所带来十几名下人,快马分头行事,尽快赶往东城,通知外公一系驻守人员,把此消息及时送达!”

他的话音还没落下,不远处张泰维已经噗通一声跪落在地,张口嚎啕起撕心裂肺般告饶声:“小侯爷,您就绕过了再下吧,我张家一家老小百余口性命,全在您老一句话呀!”

明知李之在虚张声势,但在场数人绝无一人胆敢承担哪怕一丝后果,况且那位刘松口不择言之下,竟是说出来泽王府德元三公子名号,就是来自肯原谅他,泽王府也会深深记恨此事。

虽然说何人所为乃是长安城内大小纨绔众所周知之事,原本正处在泽王府辛苦与临淮郡王交涉关键当口,如今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宣扬出来,整个泽王府极有可能再无一点回旋余地可言。

朝中人人均知临淮郡王不时出入上书房,没有人怀疑,郡王向当今圣上略一吐露,泽王府几百条人命就危在旦夕了。

这时候,再是自以为淡定把控局势的颛孙呈逸也乱了手脚,再也按捺不住地庚康一样拔腿就往外冲。

而此刻厅内各处隐藏的世家弟子同样慌了神,不约而同的倾巢而出,纷纷涌向事发之地,更有人飞跑着拦住了正欲走下台阶的清绮郡主。

不知何人冲到面前,一脚踹倒与刘松同行之人封阔封长风,立即有两人分按着两条臂膀,令其一样跪倒在地。

包括那位一王淞王府三代四公子李兴李善朝,早前忍不住出言劝解之人,此时才猛然间警觉,原来李之是这样一个愣头青似的人物,往好里讲是不畏强势,实则整个一混不吝。

而且这人做事狠绝果断,并非传言中依仗临淮郡王府那般小人物,或许传言中天才崛起一说果真存在,但这脾性实在不适合在世家弟子院子里混。

以他如今与破釜沉舟无甚二异果断处事方式,明知演戏成分更多些,却令在场所有人不得不围着他所制造事态乱作一团。

或许此类手段,能够一解有被捉弄之嫌后的心中郁闷,但从此将长安城内同辈人之间关系搞得一团糟,日后在此混迹也是极难。

这位李兴想法还算清醒,只可惜他的观点而是处在高高在上的俯视角度,难免看待问题大失偏颇,虽然如此想法属于绝大多数人思想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