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这就成神医了?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2996 字 11个月前

心中默念阿弥陀佛,相当忐忑的念动了第一次的意念沉浸,他脑海里丛起光影穿梭撩动,悦耳的气流浮动声音流畅不绝,他的心也随着影迹波动狂跳不止。

随着流音渐趋缓慢,七个隔断相应光彩的跳动顿时缓慢下来,竟然是那一缕雾状气劲,带动起撩拨人紧张情绪的另一种惊喜。

足足几分钟的时间,声音停止在一团橙色光彩闪耀中,相应的古医术信息,便化作高度凝萃的精神力汇入他的意念里。

信息量庞如渊海,源源无尽,这种精神意念凝聚于一线的转换方式,几乎在瞬间就像是渗入周天百骸,化为细小微元辐射满身。

仅是转念之间,李之不知高深到何种境界的古医术感知就随思想各处游走,那种一霎那通晓的畅快感,居然拥有着遍知天地万物盛衰之理,洞悉四时轮转之妙的神志感知。

当然这仅是他的个人臆想而已,也是一名高深医境拥有者的傲娇所致,再是神奇的医术也只是理论知识,断然转化不得传说中神仙那样的法力形具神生。

而且伴之这个天大的意外一同而来的,令他激动得喘息几乎都要停滞是气劲的存在,它就像自己之前所猜念的那样,像极了后世气功学说修炼者,纵是他依旧搞不清具体用场,但冥冥中的特殊感知,已然令他浑身抖颤着,闭目细细体味意外的神奇。

只是好半天他也没感知出来气劲的存在意义,倒是思维感知里的医术传承让他只觉兴奋。

这种医术十分贴近于古中医,李之已经在猜测,它的未知来处,是不是华夏先祖的某一通神仙人神祇所造就。

也许目前仅有此类解释能够诠释得通,但转眼间他就笑着摇头不已,很为自己的可笑般异想天开感到幼稚。

努力使自己平静下心境,让他深感意外的是,早先七种各色隔断,也随着自己心境舒缓,而忽然簇拥起一阵光影涌动,旋即弥散在各个隔断里消失不见,转化作了无数细小波纹问号,充满了未知的神秘意味。

这种反常现象不仅没给李之带来失望,反而激起了他更激昂的兴奋。

问号的出现,无疑是在预示着未知存在,以他现有认知,早已被重生刺激得有些麻木了,如此意外的出现,也就预意味着未来,或许还会获得超越了目前技能的更高一级层面。

就在光影百纵千随的穿梭闪烁最终消失之后,随问号的显现,五个金色字迹出现在脑海当空:经络强体术!

没办法,蒸馏酿酒法要在唐以后的宋元之间才发明,当时酿酒主要是靠酒曲,然后谷物自然发酵而成,其品质更像是后世的黄酒。

当时酿酒,通常是取粮食(通常是米)、水、酒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装入大瓮中密封,等待发酵完成。

发酵时间往往从几天到几月不等。差不多时间打了,撒上石灰——里面还有微生物呢,要继续发酵酒容易酸了,撒石灰就为了结束发酵过程。

这么弄出来短期发酵的酒,最大的特点,大约就是浊了——没错,浊酒说的就是这种酒。

你要是不挑,简单过滤下就能喝。这种浊酒,第一眼看上去,通常有点发绿,正如白居易所说的“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再如李白所说“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李之曾在很多古代文艺作品看到作者用绿来形容酒,没办法,还是因为酿酒工艺的问题,酒曲品质难以保证,往往混杂了其他的微生物,酿造过程中酒就绿了。

日后说不得他会在这一方面留意一下,但也仅是留意而已,因为封建社会的朝廷忌日不准喝酒。

唐朝时,遇到皇帝驾崩、皇后去世一律不准饮酒,否则酿酒材料者、卖酒者、饮酒者皆被斩。

每逢有金黄不济之时,甚至为节省粮食,有敢酿酒者,连坐子女。酒以粮食为原料,酿酒业实为一种靡谷耗粮的粮食加工业。庄稼歉收,粮食减产,米价升高之际,官府就要禁酿酒节约粮食以度粮荒。

每每这时候就会严令禁酒,规定有私下酿酒的人,财产子女收归官有,犯人要罚服役。

如此变换叵测的时局下,他折腾出来庞大的酿酒事业,到头来免不了时不时地就要为停工停产买单,这么操蛋的事他可不想揽及自身,省得惹下一身骚。

至多为自己饮用做些发明变动而已,指望其发家致富,李之是不抱有希翼的。

长安城偏僻角落里的古隋醇黄酒,独有的酿造技术中已现蒸馏酿酒法雏形,且添加了家传三百年的中药配方,使得独一无二的醇黄酒口感远超寻常,当然价格也相当昂贵。

因为限量的原因,这类酒只供应给官府,没有门路也是极难购买到。

外人却不知,这家黄姓人家有一祖辈和李家二代乃是至交,可以私下里淘换到每一月的固有定量。

就是这样的一家古老制酒作坊,因为工艺限制每月产量极低,而且所需药材难以大批量保证,能够直供给官府中人,也是借助的李家人,不然早就被有心人吞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