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吉会盟地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448 字 11个月前

这时,区颊赞再领着二十名骑兵而来,对马燧说:“东道大论尚结赞愿意继续与唐家会盟,此后沿着这条河流往西,将整个会州割让给唐家——愿双方约定,各自勒留兵马原地不动,随即会盟使在坛下一百步处,各领三十人,下马散手,不着铠甲,只着衣冠,佩剑和玉佩,登坛歃血为盟,永固貮好。”

“节下,不可轻信丑蕃之言,留李朝彩将军于营,我等皆保护节下和崔兵尚,持弓矢披铠甲,骑马结队不离,至盟坛之处。”这时孟日华、乐乘言、马宁等将纷纷请求说。

马燧点点头,说好!

而后马蹄声大震,窦申硬着头皮,将身躯本能伏在鞍上,和袁同直一道,他看到四面都是在马背上颠动的骑兵,后背负着的胡禄箭袋晃动着,袋中插着的箭羽哗啦呼啦——三翼共一千三百名凤翔、泾原骑兵,紧紧把马燧、崔汉衡、宋奉朝等保护在核心,开始迈动马蹄,向着盟坛而去。

待到进了一里路后,唐军骑兵的阵势里,忽然纵出数群骑兵,每群约一二十人,沿着不同的路径,开始骤驰起来。

三四里开外,耸立的北坡上,蛙旗下的尚结赞摸着弯曲的胡须,对旁边的侍从说:“索玛,唐军派出游骑,想要觇候我军的虚实。”

身披重铠的索玛,便在马上举起双手,接着挥动劈下。

“阿卜,阿卜!”北坡上,西蕃骑兵忽然驰出数队,每队也是一二十人,甩动马鞭,背着投石器、梭镖、马槊和弓矢,像撒星般飞奔而下。

很快西吉原野的盟坛四周,唐蕃双方的游骑互相奔驰缠绕起来,各不相让,都不让对方逼近己方的营地,汉话和蕃话夹杂的诟骂不绝于耳。

“节下!”袁同直牙齿打着战,直指着正前方——尚结赞麾下,两位披着锁子甲的大将,头盔和颊甲遮蔽了他俩的面容,骑在披着毡布的骏马上,身后跟着四五十骑同样装束的重骑,风中的旌旗铮铮作响,直冲下北坡,烟尘滚滚,径自对己方阵势而来。

“小蕃游骑逞勇而已,别被他们的气势压倒,我方继续前进!”马燧将手臂一挥,给众人打气道。

“我想回长安!”马上的窦申闭着眼睛,心中哭喊着这个愿望。

忆年十五在江湄,

闻说平凉且半疑。

岂料殷勤洮水上,

却将家信托袁师。

————————吕温《临洮送袁七书记归朝(时袁生作僧,蕃人呼为袁师)》,作者贞元二十年为吊祭使入西蕃,而十七年前在平凉劫盟里没入蕃地的袁同直以僧人身份归唐,两人在洮水相遇,故有此诗。

————————————————————————

马背上的窦申,蒙着厚重的毡衣,鼻孔一张一张,艰难地呼吸着,可西北山野间的寒风依旧钻入到他的肌肤间肆虐,他眨巴眨巴双眼,睫毛上已然有了冰粒,而远处广袤的屈吴山余脉,就像条无边无际的巨龙,接连着六盘山,往更西北处蜿蜒前行。

现在的窦申已感到后悔,所谓“求进”这回事,不做真的不知道,实在太艰难了!

十月金秋,本在长安城内是一年内最惬意的时节,可自从过了平凉地区后,漫野都是降下的霜雪,再也看不到庐舍,连牧人的帐篷都十分鲜见,除了山和草野,还是山和草野。

这份荒凉,顿让窦申不堪忍受,这还是人待的地方?

他向旁边望去,马燧和崔汉衡两位使团主要人物,也都戴着厚厚的毡帽,披着皮裘,骑在马上,满面都是霜染之色,袁同直身为掌书记,跟在马燧身后,而吕温则跟在崔汉衡旁边。

马燧兴致很高,可崔汉衡却十分凝重,后者对这次会盟即将面临的情况有点忧心忡忡。

涉过好水川后,又行了一日一夜,才算是见到西蕃在会盟地点,弯弯曲曲的深壑,把一大块一大块山野给切割开来,近处的生长着低矮的灌木荒草,铺着枯索的暗黄色,而远处起伏的冈峦则满是青灰色,几乎和低矮的天空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