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阵苟头原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274 字 11个月前

而高岳、蔡逢元,及监军西门粲,领中军,擎兴元长旌,占原内外间的那条土路。

还有支后军,交给中虞侯郭再贞监领,布阵在南坡下,充当预备队。

利州刺史王佖、洋州刺史张光先,及宣润客将张熙,领近三千土团弓弩手,和高固一起登上苟头原的南坡山地,居高临下,控住了射界。

因为战前白草军操练精熟,所以兵力展开还是非常迅速的。

“我军占苟头原,唐兵占不过边路,我军可从容列大阵,唐兵处狭路无法铺展,我军勇士敢战,唐军兵羸器劣,无能为也,列阵将他们杀败!”尚结赞做出了番简短有力的分析,接着下令全中股军近六千人转向,击破来犯的白草军!

很快,南坡上的白草军兵马使高固望见,对面的西蕃中股队扬起极大的尘土,尚结赞的士兵们互相猬集,如一片片鱼鳞那样,快速完成集结、转向和战备。

西蕃的军事制度向来森严高效——他们是兵民合一的,且正兵辅兵相结合,正兵为“桂”,辅兵为“庸”,“桂”即是有一定地位的自由民,他们往往自备精良的甲胄和武器,还有战马,至战争爆发时即为武士;而“庸”则是地位低下的农奴,他们平日里专门放牧、耕作来养活贵族,而到战场上既是军仆,给“桂”托运行李、甲衣和武器,也是能担当轻步兵的角色。不管是桂,还是庸,他们都登记在赞普或各论的“红册”上,每逢“大料集”时便迅速动员起来,父子兄弟几乎都在一支队伍里,战斗时他们按照万户——千户——小千户——五百户——百夫——将头层层严密组织起来,其中将头也叫曹长,因他统率的是西蕃军队最小的编制“曹”,“曹”即西蕃语里的tshar,等同于唐府兵制度时的“队”,每队五火,共五十人。

而高固所见到的鱼鳞,即是西蕃的各个曹,当这群鱼鳞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时,西蕃军的整个阵势如同头凶恶无比的鳄鱼,向白草军扑来。

至日落时分的酉时,苟头原处,尚结赞的兵马,和白草军的兵马,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尚结赞穿窄身衫,外披羊毛裘衣,头戴无檐帽,骑五花马,神色有些惊慌地边行边往后张望。

“军旗是蛙,”当张羽飞望见尚结赞旁飘扬的旗帜后,判断说。

西蕃的每位五道大论和每个“茹”(西蕃本土的万户组织,也叫翼)都有不同的军旗,其中尚结赞的便是蛙的图徽,而马重英的则是红莲火舌图徽(西蕃的神灵信仰有蛙系之说,但并不单指蛙,而是指大部分在水中的生物,西蕃信仰不允许伤害这些生物,并十分尊崇)。

接着张羽飞又望见,尚结赞身旁的一群扈从骑兵,各个铠甲上裹着虎豹的皮,有的则还以虎皮为鞍垫,这是他们身份和勇武的象征,“是西蕃的甲门笼官,为大帅们的亲卫。”张羽飞确定了尚结赞的身份,接着带着这数名斥候,跃下了巨大的山石,踢翻了栓马的橛子,给马匹套上了笼头衔枚,不让它们胡乱嘶鸣,而后沿着崎岖的山路,急速朝连云堡驰去。

“全军出击,不要让尚结赞跑掉!”得到情报的高岳,当机立断。

整个连云堡顿时在所有的烽堠上燃起了烟火,并且巢车上的数名士卒用肩膀扛起巨大的号角,其后的士兵鼓起腮帮,奋力地将其吹响。

“呜呜呜呜”苍凉雄壮的号角声,立即传遍了青石岭的山野。

这是各路兵马总攻的讯号!

“尚结赞要逃!”这时围攻青石岭的唐军主力,邢君牙、刘海宾立刻发动所有大阵营砦里的士兵,分四五股,沿着山道蜂拥仰攻而上,连破沿路上的西蕃营栅,直逼尚结赞的大寨而去,在那里只有留守的千余西蕃“后股”兵马。

“别叫小蕃贼酋跑了!”连云堡下,待机多时的白草军,各个奋勇激发:明怀义三兄弟的白草骑兵,和徐泗的兴元骡军率先而发,其他诸将领步卒、土团紧紧跟在其后,就要包抄擒杀尚结赞。

“咱们去堵截蕃子。”同样,华亭边的张敬则,望到连云堡那里冒出的烽燧,也指挥全军,往平凉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