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擅杀刘德信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428 字 10个月前

果然如李适所预料,大堂果然爆发激烈的争执。

翰林学士姜公辅、陆贽力主借兵,陆贽说如今回纥与河朔态度暧昧,不可引其入京畿,而西蕃则不同,不但可以让西蕃兵收复长安,还可在其助力下平河中、武关道等地。

另外陆贽又请皇帝下罪己诏,以安抚河朔和淄青等方镇,赦免它们,让它们重新安宁。

而同样是翰林学士中的吴通玄、吴通微,则强硬反对借兵,称西蕃之言不足采信,陛下可于奉天城集四方勤王军和财赋,自己收复京师。

卫次公在其中是沉默派。

很快争论自翰林学士,延及到随驾臣子中。

樊泽、刘从一等附和借兵主张。

而萧复、颜真卿是极力反对借兵的。

萧昕在其中是沉默派。

于是难以持衡的皇帝,便又让节度使的使者们来“投票”(他们都带来了各方镇、行营的态度):

李晟表示可以借兵;

张延赏表示可以借兵;

马燧表示可以借兵;

东川节度使吴冕表示可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贾耽也表示可以。

灵武的崔宁、中原的李勉和泽潞的李抱真,态度中立,表示一切听朝廷的。

只有韩滉则呈交份激烈的表章,称绝不可以向西蕃借兵;

这样看来,韩滉是少数派。

其实前面的讨论都是废话和程序,关键是地方实力派的想法。既然大部分节度使都赞同向西蕃借兵,李适也找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他本人也想早些平定这场叛乱,以求回驾京师,便开口准备定论。

谁想这时又是萧昕开口:“陛下可稍待,泾原、凤翔段成公,四州转运使刘士安,苏州刺史杜君卿,杭州刺史李少源尚未有所表态。”

“要等?”皇帝有点不太高兴,其中种种朕早已和姜公辅、陆贽日夜推演,早点定下来不是很好嘛,何必拖延!

而这时候,高岳忽然起身,接着手捧笏板,转正后对皇帝说:“南省吏部头司郎中臣岳,有商量状!”

接着高岳见到,韩滉派遣的是其弟韩洄。

马燧的代理人则是其兄马炫。

崔宁派来的,则是其幼子崔蠡。

李抱真派来的,是幕僚兼大将贾林。

李勉派遣来的,是掌书记袁高。

其他地方节度使也都派来了商议的代表,并且都给皇帝的行在带来的礼物——各种金银财宝,全被李适下令堆在钟楼下的回廊处,由宦官马承倩登记在簿。

“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有无僚佐至此?”皇帝让身边的中使如此询问了两次。

可堂上无人应答。

李适冷冷地笑了笑。

“洋、利、商、金四州盐铁转运使刘晏有无僚佐至此?”

堂上也无人应答。

皇帝欠欠身,刚准备传西蕃使者区颊赞登堂时,却自外走来名官员,自称是李晟的使者。

此使者正是李晟的女婿张彧,他在拜谒皇帝后,额外献上了份表章,口称死罪。

李晟先是恭贺皇帝,称叛军在他至潼关后,丢弃了同华二州,开始缩回长安城中,此外李怀光、李希烈、李忠臣和朱泚四贼似乎开始内讧,朱泚据长安的皇城、宫城和大明宫,设门禁不让李怀光进入,李怀光大怒,屯兵于城阳,扼蒲津渡,似乎准备回河中;而李希烈返归了咸阳旧城,也不进长安城,而是据西渭桥,往南掠武功、周至等县,好像也在首鼠两端——臣晟已统率诸神策行营,进抵东渭桥处。

听到这些后,皇帝露出了欣慰笑容。

而当李晟此表章的后面内容在大堂上宣布后,所有的臣僚,包括皇帝在内,却旋其面目,莫不震骇。

李晟在表章里指责原本统诸行营的神策兵马使刘德信,军无纪律,故而已将其斩杀,并其营众辎重!

“刘德信有何罪过?”对此,皇帝都难以置信。

原本尚可孤、骆元光等神策将们,公推的都畿行营都统是刘德信。

结果李晟领神策河朔行营到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杀了刘德信。

这到底是为何啊?

张彧便向皇帝,也在堂上诸位臣子的面前,公布了刘德信的四大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