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冷哼声,便径自走到案边,取来高岳的行卷,看来不知道抄转了几手,只见名字为《槐北疑案集录》。
“这个共有七编,流存不多,京城内已炒到三贯一轴,万年诸公卿真的是趋之若鹜。只可惜。”
“可惜什么?”
“可惜高逸崧已释褐为集贤正字,据说不再写小品传奇,此后七编槐北录断绝矣。”
李适若有所思,然后和宋济道别,走出了寺院香房。
青槐树下,唐安皱着眉头抱怨说,高三将京城举子的风气都搞坏,明明以诗赋取士,现在大家都跑去临摹小品传奇了。
但她父亲却笑起来,暗地里低声对唐安说,“高三未必无用。”
唐安满脸惊讶地望着父亲,不知何意。
“集贤正字,集贤正字。这高三有一点最可恶,本来陛下要授他太子正字,他居然不厌!真的以为这样,就能长久呆在集贤院中,不用和我打交道了吗?”李适说着说着,手掌宛转相握,“以前不想,现在倒偏偏要你”
“啊!”唐安全是苦恼无奈的表情。
她可不想和高三产生丝毫的联系。
升道坊五架房内,韬奋棚数人自各条道路,混在人群里,将自西明寺敲诈来的箱箧竹笥悄然汇聚到五架房后院棚仓库内,又不动声色上好锁,留下一人看守。
入夜后,高岳、卫次公、刘德室等一字坐开,面对刘开先长拜下来。
刘开先异常感动,便也回拜。
“韬奋棚的头号功臣,便是你!”高岳郑重说到,“一泡矢,得来足足二百贯钱三年后若我高三有小得,绝不会忘记提携你。”
说完高岳推来一方纸,示意刘开先现在起就要易姓改名,暂时离开长安避风头,留下新的名字,以便日后相认。
刘开先也不推辞,想了想,提笔在这方纸上写下自己新的名字:
“刘辟,字太初”。
这时竹林那边,高岳来到大约五十尺开外的地方,看着刘开先等棚友和西明寺僧人的对峙,又恰好看到开先吞下舍利子,不由得微笑起来,便立在原地,四下把风。
场面安静得怕人,刘开先又仰起脖子咕嘟咕嘟两声,似乎还在把舍利子努力往腹中吞。
法坚当即噗通跪到,长拜下来,大汗淋漓,“请郎君不要再吞。”
“好说,即刻拿二百贯钱来,这下你们可耍不成花样了。拿来后,自然将舍利原物奉还,否则”
几名僧人魂不附体,跑回西明寺当中,法坚抬起头来,牙齿战战,望着刘开先,“敢问郎君尊姓大名。”
“哈哈,叫我吞佛人即可。”刘开先大笑道。
果然不到一刻,一群僧人就背着从西明寺质库里取出的铜钱、布帛,共二百贯,又飞也般地来到光德坊的竹林,挨个倾倒入刘开先旁边的竹笥当中。
见数目无误后,刘开先点点头。
“钱全部都清楚,还请郎君将佛骨奉还。”法坚苦苦哀求,不过他实在不知这刘开先吞下佛骨后,怎么再把它给弄出来。
可旁边那道士打扮的走出来,给了刘开先一方药物,刘开先当即饮下,接着对法坚说到,“法师留步,待到我们走半个时辰后再前往更北的延寿坊古池第四处石栏边,佛骨就在那里!请务必遵守信诺,不然即便取出佛骨,我也一下扔入古池旁的永安渠里。”
“好说好说!”众僧哭丧着脸,目送着这群人将装满钱和布帛的背走。
乖乖等到半个时辰后,法坚等人才向延寿坊追了去。
这时,皇太子的车驾已来到西明寺门外,法净还没见到追回的佛骨,几乎都要急得昏过去。
在延寿坊坊墙东南角的古池边,法坚边跑边擦着额头的汗,来到第四处石栏边,却发觉空空如也,又恨又怕,不由得大声诅咒那刘开先要下阿鼻地狱。
正在他们六神无主时,一名白衣士子翩然走出,“诸位法师莫不是寻物?”
法坚看看他,便问是谁。
“前进士高岳,刚释褐为集贤正字。”高岳很恭敬地自报身份,接着说“某刚才于古池边的荒丘处,见到一物发光,似是宝物,不敢轻举妄动,各位法师不妨前去看看。”
法坚忙说好好好,便和高岳一道来到那所荒丘边。
众僧一看,莫不掩鼻:原来那刘开先方才所饮的药是泻药,他拉下的一大滩臭矢里,可不躺着那颗排出来的佛骨舍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