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士对的好!”神策军将、合川郡王李晟第一个喝彩起来,接着喝彩声此起彼伏。
“桂子,这飞鸟幸有托是什么意思?”勤学好问的云韶,又问几乎要笑断气的婢女道,桂子便又告诉小娘子怎么把“鸟”给“托住”。
“好不害臊!”崔云和则对父亲等一干人等的不雅戏谑大为不满。
不过好在慈恩寺的茶诗会顺利结束,完后崔宽还热情请求诸人,特别是高岳,在雁塔上题诗留念。
但却被高岳婉言谢绝,说自己乃是不第之人,没资格在此留诗。
“高学士可真的是谦虚啊,现在士子当中像他这样热心肠又低调冲和的人很少了。”崔宽摸着胡子,望着高岳急急离开的背影,对夫人说道。
“可妾身听说,这位高学士可不安分,当初击登闻鼓挑头的可是他,还惊动圣驾。”
“唉,你懂的什么?登闻鼓设出来,就是要给人挝的。”崔宽此刻对夫人所言大不以为然。
其实高岳急忙离开,是另有打算的。
慈恩寺街外,崔云韶刚刚坐上钿车,高岳就跑过来,接着手捧着卷轴,立在车旁。
云韶赶紧重新下车,连问郎君这是为何?
“晚生有卷,请仆射家小娘子垂目。”高岳语出惊人。
而云韶大为惊讶,连云和也挑开车帘看着,心中不清楚高岳为何要向阿姊投行卷,况且现在也不是投卷的时节啊!
“这,这行卷应该是给主司看的吧?”云韶带着些为难的语气说道。
可高岳表情却很诚恳,“此卷并非诗赋,如小娘子爱看,晚生便有信心,如小娘子不爱看,那晚生对来年春闱也就没信心了。”
“那我一定看。”云韶当即很认真地说道,接着便接过高岳手中的卷轴。
一接不打紧,差点没把云韶的小胳膊给压弯——高岳的这行卷的卷轴又粗又大,又沉又重,里面的内容想必很多。
原本正端着茶盅啜饮的主人崔宽,一口茶没咽下去,听到了“山气日夕佳”从薛瑶英口中而出,当即将茶水喷出了道彩虹。
率先,坐在两侧棚下的贵妇们都爆笑出来,前仰后合,在旁侍奉的婢女,不管是女装还是男装的,也都轰然而笑。
席位上的钱起、郎士元,看到刘长卿几乎昏死过去的模样,虽然内心同情,但也忍笑忍得很痛苦。
吴仲孺更是拍着大腿,笑得直不起腰,毕竟薛瑶英这位女冠就是他有意请来,要让刘长卿难堪的。
而两侧棚下,不管是杂戏艺人,还是围观百姓,甚至是慈恩寺的僧人们都哈哈大笑不已。
云韶瞪着无辜的眼睛,便问云和大家为什么笑,云和也摇着扇,不明所以,她俩都是未经人事的大家闺秀,哪里懂得薛炼师的“山气日夕佳”的意思?
这时婢女桂子转过来,对二位小娘子解释说,“刘宣州有阴重之疾。”
“什,什么是阴重之疾?”云韶、云和还是不明白。
没办法,桂子只能附在二人耳边,细细解释了番,二姊妹听毕后,立刻羞红了脸,便不再多嘴多舌问下去,但莫不讶异这薛炼师“出口成毒”。
这时候整个慈恩寺西院都被笑声给充塞了,薛瑶英的“山气日夕佳”里的“山气”,就是谐音“疝气”,来讥讽刘长卿的阴重之疾。
原来,刘长卿先前微末时,也曾拜谒过权相元载,并自曝其疾卖惨,希望得到援引,瑶英当然清楚。
“文房长兄,文房长兄!”高岳抱着神志不清的刘长卿,急切呼唤。
“逸崧,逸崧,我的一世文名哀哉痛哉。”刘长卿呻唤着,握住了高岳的手,几乎是条死鱼了。
“郎君”云韶隔着轻纱帷帐,不清楚高岳下面要做什么。
这会儿,薛瑶英哂笑不止,还要求刘长卿尽快吟诗作对呢?“若五言长城刘宣城都对不出来的话,那崔中丞的这场宴,莘若我便是擅场无疑。”
擅场,即宴席上诗歌最为出色的人物。
薛瑶英拿捏得很准,她知道钱郎二位是不会帮刘长卿的,而李晟又是个武人。
郑絪则在席位上大摇头颅:这种直奔下三路的筵席,早知道就不来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