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直达九天听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269 字 11个月前

“棚头,不要阻拦我们,现在若不去找苏端的麻烦,以后国子监便真的成了砧板上的鱼肉,房子没了,厨料没了,又要彻查补署的事,这让我们可怎么过啊!”刘德室大喊大哭起来,众人也无不激愤落泪。

旁边卫次公也按捺不住,“杨相国生前说的好好的事,可不能朝令夕改,这个比部郎中背后一定有人指使。棚头,你不去我们不强求,如果我们真的有个长短,这个棚可不能倒,还由你主持”

“诸位!”还没等卫次公说完,高岳就大声打断了他,接着他抬起头来,对着站在对面数百名国子监学生,十分清晰地说,“我想通了,我并不是来劝阻各位同年的——我想说的是,不要去找苏郎中,因为他不过也是个小角色,找到他的家宅,把他怒斥一顿,或者殴打个半死,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反倒落人口实,贻害国子监。诸位我有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可否静下来一听?”

“棚头请说”、“逸崧兄但说无妨”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时高岳咬着牙,直接对他们清清楚楚说到:

“我们要闹的话,索性把事情闹大些,干脆让这件事直达天听!”

众人顿时轰得,发出很大的惊叫声,接着往后纷纷倒退。

直达天听,也就是要闹到圣主皇帝知道为止。

“听着,直达天听是现在最好的选择,如果我们今日只是闯入苏端的宅第把他打了一顿,那么圣主皇帝也还是会知晓的,但那时不知道要被奸臣小人窜改成什么样子,到时候京兆府的人都能来肆意抓捕我们。所以诸位同年,我们索性直达天听,让圣主陛下真正知道我们的心声。”

这话说完后,国子监学生们又是激动又是惊惧,但事已至此,他们觉得高岳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光把那个诋毁杨绾的苏端打一顿有什么用?况且也不知道苏端在奏折里是否真的提到了国子监,若光是为了发泄怨气的话,那么将来未免要陷于极大的被动。

这时又是韬奋棚里的“百事通”,即那位解善集跳出来,说“各位同年,想要直达天听倒是有个很好的办法。”

“什么办法?”众人急忙问道。

“去东西朝堂处,东有肺石,西有登闻鼓,中间还有匦函可投匦!”

卫次公一听这个办法连声喊好,就不信没个申诉处。

但刘德室却说解善集乱出馊主意:这大明宫里,分为内中外三大殿,分别为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还有内朝紫宸殿,东西朝堂便在含元殿之前,和栖凤阁、翔鸾阁两处楼阁相靠,但即便如此仍旧在宫廷之内——咱们要跑去,怕是还没进大明宫的建福门,就得被金吾卫士兵乱棒给敲死。

高岳听到这话就急了:我唐的制度也太黑了吧,他后来了解到,东朝堂前的肺石,是给人立在石下鸣冤的;西朝堂前的登闻鼓,是给人击鼓申诉的;而匦函是给天下士民投匦言事的——结果你把这仨全都圈在大明禁宫当中,外面都是如狼似虎的金吾士兵把守,人刚跑进来准备击鼓投匦,就被你以擅闯禁苑的罪名给一番乱棍子打死,逗人玩呢,你这不是纯摆设是什么?

但高岳毕竟是高岳,一位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他转念一想,既然那个大明宫的代宗皇帝老儿设立这仨东西,处于假模假样考虑,也得说出点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于是他高呼:“不要慌,我国子监当中有哪位对我唐诏令比较熟稔的?”

很快人群里,居然是那个渤海太学生杨曦举起手来,“棚头,某比较熟悉,知道当朝元圣文武孝皇帝曾经下过道‘求言诏’,涉及击鼓投匦之事,言百官不得阻拦。”

果然,结成棚就是不一样,当真是群策群力,顿时恢复信心的高岳接下来便一个箭步,跳上了辆车,他觉得车板在他脚下尚嗡嗡作响,而后他对着数不清的人头挥了下手,大呼到,“我们就以元圣文武孝皇帝的求言诏为号,赴大明宫的阙下进言,大家说好不好?”

“好哇!”无数个拳头瞬间立起。

“大家敢不敢?支持不支持?”

“当然支持,唯棚头马首,不,人头是瞻!”

“走走走!”群情激愤的国子监学生们,当即拥着韬奋棚的一群人为核心,浩浩荡荡离开了顺政坊,又开始往北,向着大明宫的方向怒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