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烈烈宰相风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403 字 11个月前

相国这么一哭,众官们不明所以,各个急得停下来,眼泪也要冒出来了。

“诸位,我杨绾平日里还自认为节俭,没想到今日亲口吃了国子监的饭菜,才知道天子门生这些年都过的是何等寒酸何等悲苦的日子!”杨绾越说越激动,越说越伤悲,泪水顺着他满是褶皱的脸上汹涌而落。

众官顿时都嘤嘤而泣,恨不得比相国还要悲伤,

这时崔宽又转了出来,当场提议,“请将京城六品以上官员每月手力课钱,统一拨给国子监为厨料钱。”

崔宽这话一说出口,其他官员表面上都应和,心中全是片“p”之声。

手力课,本是唐朝的一项徭役,即征发配给人丁为官老爷们服务,给京官配的人丁叫防阁、庶仆,给外官配的人丁叫白直、执衣,此外还有士力、仗内、亲事、门夫等各色杂役,主要任务就是给当官的抬轿子、扇扇子、贴身护卫、看大门、端衣送茶等等;这本来是项固定的福利制度,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来当官不需要那么多的仆役,二来老百姓也不想被征发去从而耽误劳作,于是唐政府自开元天宝年间,索性将所有“手力课”由现役转为纳资——即京畿和州县的百姓,直接缴纳“手力课钱”来代替劳役,而这笔钱也作为官俸的一部分,发给京官外官们。

现在崔宽公然要将手力课钱送给国子监当厨料,这,这简直是,慷我们之慨,成你崔家之美,反正你崔家也不靠官俸吃饭!

但对崔宽的提议,杨绾大大地表示赞同,赞扬崔家不愧是博陵崔氏的后裔,家风果然了得。

转瞬间京兆少尹杜济也转出,同样拜伏下来,主动要求,“此后京兆府送举子去礼部应试,送十人的话,就先从国子监内挑选五人,送二十人的话,就先从国子监内挑选十人——不能让天子门生受委屈。”

高岳心想,马上汾阳王的掌书记陈迴光也要转出了吧。

果不其然,接下来陈迴光果然也拜伏在杨绾案前,称回去后必将谏言汾阳王,捐出五千贯来修缮国子监的鲁圣人宫和各堂各馆舍。

“很好,汾阳王若是有此首善之举,京中其他重臣都会踊跃响应的吧!王缙先前当路时,唆使圣主和各节度使施舍大批钱财,广建佛寺,京畿无数美田皆被寺社吞并侵占。马上少不得要一一退还,用作官田、学田之需。”

杨绾此言一出,整座论堂之内,国子监上下无不欣喜。

“啪”的一声,坐在主人席位上的杨绾将手中的食箸搁下。

其余官员和在场的学生们也都迅速搁下来,人们都在等待着中书侍郎的训话,偌大的论堂满是寂静,没人敢吃食物。

高岳也搁下来,趁机摸出红芍小亭送他的精美小糕点,急忙低头偷偷吃了两口,因为食案上的饭菜实在是太粗劣了。

“朔方掌书记陈迴光,在否?”杨绾问到。

很快只见席位当中,一名官员拱手行礼,说下官在此,并说原本相国寿诞,汾阳王应亲自赴宴的,但因霍国夫人薨去,郡王和八子七婿尚在居丧期间,所以派我前来,还望相国海涵。

杨绾对这个倒不在意,他皱着眉毛,“去年汾阳王在亲仁坊府邸里宴请朝臣,一餐花去了二十万钱,有无此事?”

这话一出,在场官员无不低下头来,局促不安,而取代高郢担任郭子仪掌书记的陈迴光面对这个质问,更是脸色难堪。

可杨绾就是这种风格,他向来嫉恶如仇、直言不讳,敢当众评判汾阳王郭子仪的,满朝上下怕是也只有他一人而已。

这也是代宗皇帝最终任命杨绾为相的原因。

“确,确有此事。”陈迴光避无可避。

“京兆府少尹杜济来否?”

另外个官员急忙回答说在此。

话语未落,杨绾重重掼了下食箸,吓得宴会上所有官员都抖了一下,“京兆府这两年做的好事!专送达官贵人之子去参加进士科考试,并且号称送十人必中八人,使得国子监的学生空有才学,但却屡屡下第,以致还有人因下第而心痛而亡。”

原来张谭惨死的消息,已传到杨绾的耳朵里。

那杜济只是伏在席上瑟瑟发抖,任由杨绾数落,不敢回半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