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身在庙堂,又何时自在了?
在收到一封来自帝都的书信后,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左都督大人这几日明显有些忧虑之色,这让一位心腹将领倍感惊讶,他在二十年前就是张无病的部下,随着张无病的起复,他也被调入西北军中,这么多年以来他可很少见到这位老上司这般神态,就是二十年前被暗卫府的端木睿晟亲自解职时,也只是洒然一笑而已。
张无病在书房内来回徘徊踱步,虽然按照年龄来说他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但因为其修为高绝的缘故,看起来仍是壮年人的面貌,反倒是那个比他小上十几岁的属下看上去更老一些,已经是苍苍白发。
张无病停下脚步,没有回头,对这位心腹说道:“子义,本督这次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局面中,一边是举荐我为左都督的蓝相爷,一边是旧时恩主韩阁老,两人相争,将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此番韩阁老来信,说他的养子徐南归要北上帝都,中途会路过中都,还望我接待一二,你怎么看?”
姓文名慈字子义的老将愣了一下,道:“那位徐公子若要北上帝都,直接走东江大运河便是,实在不行取道海上也行,又何必从我们西北内陆经过,这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文慈自是听说过这位徐公子的大名,倒不是因为徐北游在江都如何,而是因为徐北游有望朝廷的第三位帝婿,前两位帝婿的身份已经是煊赫至极,无形中给“帝婿”二字渲染上一层别样意味,这第三位帝婿能够走到什么高度,实在让人期待。
张无病叹息一声,道:“我与徐南归有旧,于情于理,都没有避而不见的道理,可一旦见他,许多事情就难免要摆在明面上说,那层窗户纸未曾捅破之前,还能假装看不见、听不到,可一旦捅破了窗户纸,就再也没有回旋余地。”
文慈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属下多嘴一句,以都督目前的处境而言,想要像大都督那般作壁上观已是不能,与其两头都不靠两头都得罪,倒不如彻底倒向一边,都督还应早做决断才是。”
张无病沉默不语。
要说朝堂上最为超然之人,定是大都督魏禁无疑,自徐林死后,魏禁成为第二任大都督,居于五位左都督之上,坐镇帝都执掌大都督府,是为万千武官巅峰,若是战时,其权柄甚至要超过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成为实实在在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如今大都督魏禁并不在帝都,而是坐镇南疆,兼领前军左都督之职,深入十万大山数百里,继续扫清南疆蛮族残余,自然可以不理会朝堂纷争,而张无病无论资历、战功还是权势,都无法与魏禁相提并论,自然不敢奢求魏禁的这份超然。
张无病想了想,吩咐道:“无论是韩阁老的面子,还是徐南归的情分,见是肯定要见的,不过即使要倒向其中一方,也不能一蹴而就,终归要徐徐图之,算算日子,徐南归差不多该到陕州了,子义你先代我去他一面,探探口风,我也好有所准备。”
文慈沉声道:“诺。”
张无病挥了挥手,“好了,你去吧。”
文慈徐徐退出书房。
待到文慈退下之后,张无病坐到书案后面,习惯性地揉了揉额头。
他从来就不喜欢欠人恩惠,多年前韩瑄有恩于他,所以他成了韩党中人,多年之后,蓝玉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所以提前举荐他为左军左都督,虽然他清楚其中关键,但仍是不愿与这位恩人正面敌对。
想到这儿,他忽然有点怀念魏无忌了,以前他们两人共事的时候,一个动嘴,一个动手,一个劳心,一个劳力,通常是魏无忌决定打哪座城,再由张无病决定怎么打,所以萧皇才说张无病是将才而非帅才。
可惜啊,二十年的疏远,再深厚的情分也难免淡薄,如今的魏无忌再不是当年的魏献计了,正如他张无病也再不是当年的张定国了。
张无病向后靠在椅背上,喃喃自语道:“往左还是往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