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未央宫御前议事

那年那蝉那把剑 默煜 2907 字 8个月前

韩瑄不卑不亢道:“如今户部存银已经不足两百万两,既要修河堤,又要赈灾,不过是杯水车薪,韩瑄已经是无法可想,蓝相贵为首辅,韩瑄自当以蓝相为马首是瞻。”

张百岁阴柔道:“文壁刚刚返回庙堂,许多事情还没有头绪,蓝相就不要为难他了,而且文壁也说得不错,毕竟蓝相才是内阁首辅,凡事还得由您来做主才是。”

就在此时,第二声黄钟磬响,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一直未曾说话的萧帝忽然开口道:“萧白,齐州是你的封地,也是此次水患的重灾区,你说该怎么办。”

萧白上前一步,恭敬道:“事有轻重缓急,以儿臣愚见,汛期过后,水患自会退去,所以抢修河堤的事情可大可先放一放,赈济灾民才是头等大事,如今江北各州深受水患之苦,自顾不暇,故而为今之计是要从江都、江南等富庶之地筹款调粮,以解燃眉之急。”

萧帝不置可否,从龙椅上缓缓起身。

“陛下。”包括蓝玉和萧白在内,所有人一起跪地。

萧帝走下台阶,一直走到未央宫的门前,望着门外的雨幕,平淡道:“起来吧。”

“谢陛下。”众人起身。

萧玄伸出手接了些雨水,低头看着掌心的水渍,道:“当年先帝还未夺得天下时,大郑神宗皇帝命当时还是中都大都督的徐林亲率二十三万大军讨伐先帝,双方在数九隆冬决战于清河之畔,此战结果你们也都知道,秋叶亲自开坛做法,冬日暴雨,青河冰面碎裂,最终水淹徐林大军。经此一役,徐林归降于先帝,先帝携大胜之势入主中都,这才有了后来的虎视中原。”

说起这些开朝战事,本该心情激荡的众人却是尽皆沉默不语,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

萧玄转过身来,猛地加重了声音,高声道:“那场大水,有道门之功,也是大势所趋,可时至今日,天意变化,若是我们不明天意,仍旧不修德行,致使天降灾祸,青河今天淹的是几州百姓,明天淹的就会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帝都。”

萧玄望向萧白,“千里泽国,百万灾民,关乎我大齐的江山社稷,宗室与国同体,这趟去江南筹款调粮的差事就由齐王亲自去办吧。”

萧白单膝跪地,沉声道:“儿臣为父皇分忧分劳,自当尽心竭力。”

{}无弹窗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承平二十一年,七月初二,大雨连绵半月有余,青河水面暴涨,致使蒲台正觉寺大堤七里处被冲决成灾,蒲台、利津、博兴、广饶、寿光等五县数百村庄被淹,冲毁良田四百余万亩,近五十余万人受灾,后又连续有六处决堤,泛水糜烂齐州、豫州、直隶州、徽州等数州之地,灾民在短短月余时间内突破百万之众。

满朝震惊,举国震动。

萧帝一连问责工部尚书、工部右侍郎、河道总督、齐州布政使、青河左右监守等大小官员二十余人,令工部尚书和齐州布政使戴罪立功,并急召齐王萧白入京。

帝都,初六日,大雨。

位于皇城内廷的司礼监的瓦檐被雨水冲洗得铮亮,一位身着黑色蟒衣的老人负手站在门前屋檐下,面无表情地望着外面的雨幕。

不多时,一名身着青色蟒衣的大太监来到老人身后,轻声道:“干爹,时辰差不多了,该去御前议事了。”

若说内阁中的诸位阁老是位高权重,那么司礼监就是典型的位卑权重,论品级不过是四品,可掌印太监和其中众多秉笔却能身着蟒袍,手握批红大权,与有票拟之权的内阁相抗衡,故而才有了外廷和内廷之说。

御前议事,除去萧帝本人外,按照惯例能有资格参与者只不过寥寥十人,其中司礼监五人,内阁五人。

如今的内阁,共有一位首辅,一位次辅,三位群辅。司礼监也大致相当,有一位掌印太监、一位提督太监,以及三位秉笔太监。

这位身着青色蟒袍的大太监就是司礼监的二号人物,姓张名保,即是提督太监,也是首席秉笔,论地位仅在掌印太监一人之下。能让堂堂提督太监如此恭敬,那么老人的身份自然不言而喻,正是素有内相之称的司礼监掌印张百岁。

张百岁伸出手接了些雨水,沉思片刻,点了点头。

半个时辰后,未央宫,十人分两列。

左侧五人是司礼监,右侧五人是内阁。

除了这十人外,今日的御前还多了一人,站在正中位置,身着黑色团龙蟒袍,头上冠冕足足镶嵌有七颗硕大东珠,单从衣着而言已经是显赫至极,远超其余旁人,仅次于坐在龙椅上的萧帝而已,正是被急召入京的齐王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