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大哥,老爷回来麻烦你禀告一声,太太有要事找老爷商量,让老爷来一趟。”
“行,老爷回来,我禀告老爷。”有才看到秋月也知道是太太找老爷,他可不敢不禀报,要知道老爷还是挺喜欢太太的。他可不想得罪太太。
贾赦在茶楼里和狐朋狗友一起探讨金玉古玩,没成想在这里碰到了前大舅子,前大舅子看到贾赦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招呼也不打,拂袖而去。张家现在对贾家是讨厌的很,他们总是认为张氏死的不简单,他们又找不到证据只好作罢。
没想到张氏只去了一年,贾赦就另娶她人,这更让张家人对贾家厌恶透顶。就连张氏留下的孩子,他们的外孙(外甥),他们也提不起兴致去关心。张氏是家里的幺女,一直备受家里人的喜爱,就是张氏哥哥们的孩子,在张氏面前都退一射之地。
贾赦看见张氏的大哥之后,也想起了邢慧说的把贾琏要回来自己养的话,是啊,那可是自己的嫡子,自己要从小看着他长大,代替他的亲母关心他,呵护他。贾赦想起这些告别朋友,匆匆的回到府里。
贾赦接收荣国府不久就上书圣人要求圣人派礼部和工部的大人帮他将越过侯府规制的地方改进,僭越的地方一一听从礼部的建议改进。连府里的面积也缩小了一些。并悄没声息的还了贾府借朝廷的五十万两银子。
圣人就喜欢这样的臣子,在朝会上又再次大大的表扬忠君爱国的贾恩侯,气得欠朝廷银子的勋贵和大臣心里大骂贾恩侯做事不地道。圣人可是很高兴,谁不爱银子,圣人也不例外。他老臣是体恤,让他们借了不少银子,可他也心疼这些借出去的银子。如今国库空虚,贾恩侯就来了这么一出,正好给他好好宣传宣传。勋贵大臣们能有点眼力见儿,能主动还银子。这样自己里子面子都占全了。
邢慧一生没有给贾赦生一儿半女的。贾琏被教养的非常优秀,文武双全,十八岁高中探花郎,被新任皇帝选为女婿,成为驸马爷。长乐公主带着姐妹们的羡慕嫉妒恨嫁给了大周优秀的探花郎。这可是皇帝特许可以上朝为官的驸马爷。
贾赦在八十岁的时候无疾而终,五年后邢慧自断生机含笑而逝。身边跪满了儿孙。贾琏哭的比贾赦死的时候还悲伤,孙子孙女重孙们也嚎啕大哭。邢慧给贾琏留下了家传的绝技和生存的本领,告诫他世界随时都在变化,不要教育后代死读书,要活学活用,除了读书和习武还要每个子孙必须学会一门生存的民间技能,在特殊的时候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没有千年不倒的王朝,也没有一直不落魄的世家,必须要每个子孙学会一门生存本领作为十八岁的成为大人的象征。
此为防盗章贾赦结束了外任的被圣人调回了京城,任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贾赦的这些年的作为应该有更好的出处,可无奈他本人学历低呀,只好屈尊这里。
贾赦把大部分的家产也乘机送到自己祖母送的六进的房子里。他们到了京城荣国府的时候,大门紧闭,就连侧门也没有开着,只开着旁边的小角门。一家人就这样在大门口等着,贾赦原想去叫开门的,邢慧不许,她知道荣国府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下人门到处乱说府里的事,她也不怕家丑外扬,就这么干巴巴的等着,等到夜幕降临,大门和侧门还是依然紧闭,就像没有接到大老爷回府的消息一样,城门口也没有人去接。
贾赦气的脸色铁青,邢慧和贾琏悠哉的坐在马车上吃着晚饭。压根不理贾赦的气愤。“父亲,您吃点吧!要不晚上会饿的。”贾琏还是劝了一下气愤中的父亲,“琏儿自己吃吧,父亲吃不下。”贾赦哪里还吃的下。这条街上的邻居也指指点点,心里鄙夷贾母和贾政夫妻二人做的好事。一看就是没有规矩的,贾母和贾政丝毫不知道外面的人心里对他们的想法,母子二人统一战线,想给这个桀骜不驯的贾赦一个下马威。可是他们没有想到,邢慧的手段比他们高,就直接在附近的客栈住下了。
贾恩侯回京被母亲和弟弟一家拒在大门口的事,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已经在第二天传遍京城,更加的坐实了当初贾赦一家宁肯在外做一个七品小官,也不要待在京城的做一等将军。
贾母苛刻贾恩侯一家,贾政夫妻不敬兄嫂的事在京城传的有鼻子有眼。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御史们也找到了新的事做,弹劾贾政窃居正宅,不敬兄嫂,还有御史发现王氏在外买卖人命官司。
贾赦在第二天下朝之后,就被贾政带人迎回荣国府。要知道贾政被上司责备,被同仁鄙视,心里也是气贾赦小题大做,不开门,你不会敲门啊。心里骂贾赦骂了不知多少遍。
“大太太,规矩是人定的,这老夫人仁慈,知道大太太身体不好,这次晕倒之后更是急得吃不好,睡不好。鸳鸯来的时候还交代了,说是让大太太好好的修养身体。”鸳鸯可是知道老夫人的真实意思,就是不想看到这个上不得台面,还身体不好的娇弱大太太,恨不得她不要出现在自己面前。
“行吧,做媳妇的还是要顺着婆婆的,老夫人怎么说,我这个做儿媳的就怎么做。鸳鸯替我谢谢母亲,等我身体大好了,再去给她请安。”邢慧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激动的红润。
鸳鸯没有在东院过多的停留,传完话就回到荣禧堂,“回啦,说说吧,邢氏的身体怎么样?”贾母并不在意邢慧的死活,只是不能让人说邢氏的病是因为自己不慈给害得。
“回老夫人,大太太的样子看起来,并不是很好,奴婢注意看了,大太太脸色苍白,靠在床头脸上还有许多虚汗,这不像是装的。”鸳鸯小心措词,她太清楚老夫人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