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佛道之争

踏天争仙 三生万物 3331 字 9个月前

此时方荡头顶上的佛像中传来袅袅钟声,如晨钟奏响,同时方荡的脑海中想起那盎古苍老的声音,如暮鼓敲响。

两者相互激荡,方荡已经无法分辨两者传递出来的内容,不论是钟声还是言语在方荡的脑海中混沌成一团。那感觉就像是身边有几千个老婆子老头子趴在耳边唠叨不休,内中都是叫你干这个,叫你不要干那个的言语,这些言语嗡嗡荡荡灌得方荡满脑子都是。

方荡感觉自己的脑袋要被炸裂掉了,此时此刻方荡的大脑成了两大力量交战的战场,一方面《阴符经》三个青光大字绽放天空,如巨门开启,从中飞出修士千万,另外一边一尊巨佛矗立天际,双手开合间,便有一行金字飞出,熠熠放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那金光之中有光头武僧脚踏金轮飞出,刹那间便是漫天遍野。

双方没有对持,甚至没有停留打量,两者之间就像是生死仇敌,见面就红着眼睛要分出胜负生死来。

转瞬间便轰的一声,两道洪流撞击在一起。

随着这撞击,方荡的脑袋里传来一声炸响,方荡的身躯随之猛的颤动。

这是纯粹的世界,力量交锋,修士神通轰炸,金轮飞舞收割,力量衍生出来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中彼此倾轧。

这是《阴符经》在和佛门的文明在争斗,《阴符经》被称为一字一神通,可以说是当下修道文明的源头,而佛像盛载的则是早于修道文明之前的另外一个文明,两种文明的碰撞时最残忍最不可妥协的,双方虽然有着共同点,甚至会彼此应和,但两种文明终究还是两种,两种文明碰撞在一起,不是你占领了,就是我奴役你,除非两种文明的力量半斤八两谁都奈何不了谁,那样才有可能井水不犯河水。

方荡,现在就成了两种文明角逐的中心点。

这两种文明都非常强大,强大到方荡完全不能对他们的争斗加以干涉的地步,方荡一人之力,在两大传承了千万年的文明面前,渺小得不值一提。

方荡能够做到的,就是承受,承受那一神通轰炸在身上的剧痛,承受那法、轮飞舞斩杀的割裂之苦,那千万修士无边也好,那无数僧人也罢,每一个的死都如同方荡死了一次,方荡只能承受,承受不了的时候,就是战场崩灭的时刻,而那个时候,方荡将被两大文明合力撕成两半。

在这烂七八糟的力量撕中中,只有一个感觉最细微,但最清晰最畅快,那就是陈娥的樱唇带来的美妙清凉。

去他娘的《阴符经》去他娘的佛像,老子不管了!

方荡此时将全部心神全都沉浸在那樱唇带来的曼妙滋味上。

那喊杀声渐渐远去,落在身下,方荡和陈娥享用着直上云霄,在他们身下,是千军万马的争斗,是滚滚的红尘,是鲜血和尸体堆积起来的文明硕果。

方荡和陈娥两个凌驾其上,方荡再也不去理会下面的争斗,他拥着陈娥,陈娥拥着方荡,双方猛烈地纠缠,对彼此拼命地应和。

人们总会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什么迫不得已,什么没有退路,什么这是唯一的选择,甚或是这是为了救人。

总之一个人在受不住诱惑的时候,心理就会承受压力,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而这些借口,就是逃脱谴责的出路。

是人就没有例外者,方荡当然也不例外。

石头右卫最先给方荡找到了借口,方荡左思右想最后在陈娥的诱惑下顺水推舟。

就在方荡和陈娥纠缠在一起准备沉浸在那一片欢乐之海的时候,那苍老的声音在最不应该响起的时候响起:“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这是方荡左思右想,好久都揣测不出其中道理的《阴符经》中的话语,但此时此刻,沉浸在陈娥软滑香舌之中的方荡忽然明白了,原本他对于这句话就有一种就在眼前,却无法一把抓住的感觉,现在,这一切豁然开朗,如同劈开大山的最后一斧,方荡终于明白了。

所谓九窍,是指人脑袋上的嘴耳口鼻七窍,再加上小腹之下的二窍。

三要则是指耳目口,人身上的九窍皆是最容易受邪侵害之处,而九窍之中,以耳目口三窍为邪祟侵入的要道。

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

就如现在,方荡受到陈娥的容貌迷惑,品尝到陈娥的香甜滋味,听到陈娥那起伏的清吟之声,口中是软嫩的香舌,整个人就沉浸在陈娥的美好身躯之中不可自拔。

口目耳三窍被谜,精气神便收到损伤,一旦这个时候外泄入侵,则全身衰败,丢了性命都是小事,成为邪物傀儡都就惨了。

所谓动静,就是说,人能收视,返听,希言,封闭这三处邪魔入侵的要路,稳固本心,从而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可以去听去看去尝,却我心不动,这样一来外邪再难成就气候。

方荡之前对于这句话似乎有点明白,又处于并不明白之间,若是寻常人对于这句话反倒容易理解,偏偏方荡本心稳固受到的诱惑太小,所以一直没能悟通这个关键,此时心神沉浸在陈娥的身躯之上,本来也不去悟通,但随着陈娥身上散逸出来的气息侵入方荡的毛孔中,受到了刺激的方荡陡然间醒转过来,悟通了这句话。

这句话的关键,其实不在前面,而在于动静二字,避免耳目口等九窍被侵,并非是将你讲三要窍穴一关了之,可以动静,你可以沉迷与五光十色,也可以从中超脱出拔,不受侵害。

因为怕诱惑就紧闭双目,堵死双耳,封闭嘴巴,就如同将自己变成了一座堡垒,但天底下再强的堡垒也终究有自己的极限,只有任由世间诱惑在心底丛生,却本心不动,这才是真正的至高境界。

方荡深吸一口气,眼中的光色一变,重复清明状态,此时的方荡瞳孔中更加清澈了,清澈得几乎可以看见方荡的心底一样。

与此同时方荡身上的那件佛像似乎生出感应来,从方荡怀中飞出,直入方荡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