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山雨(四)

蚍蜉传 陈安野 2196 字 6个月前

“曹操罗汝才素以狡黠著称,楚、豫官军这次疏忽大意,倒是被摆了一道。”郭如克似笑非笑道,“熊大人兴师动众,把家底都翻了出来,到头来劳师费饷,徒增笑耳。”

赵当世说道:“骄兵必败,左良玉等屡战屡胜,难免生骄傲自满之心。这一遭战术上虽胜,战略上却是一败涂地。曹部能冲破枷锁,再度北上,如游鱼入海,往后不知还要多花多少工夫才能再度将之钳制。”

侯大贵笑笑道:“还好,亡羊补牢不算晚,有我赵营在,这漏子还能及时堵上。”随即

又道,“不过一个曹操,咱们打点起精神也不怕他。”

“老侯,此言差矣!”侯大贵才说完,赵当世忽然如此道。

“差矣?主公何意?襄阳府除我军之外,尚有别部官军,几地互为奥援,他来就是入了天牢,进来容易出去难!”侯大贵不解道。

赵当世这时环顾众人,朗声道:“各位,今番局势并不简单,切莫拿大轻视。韩统制派人来前,庞指挥同样送来了情报,称北面唐县流寇有异动。而今盘踞在唐县的乃是回营,此二营相隔数百里却能在一两天内不约而同动作,想必私底下早便勾连,联合行事。彼等既然对我营早有图谋,我等亦不可等闲视之!”

此言一出,帐中议论声顿起。侯大贵脸色一变,身子往前一倾问道:“西营可有动静?”

赵当世摇摇头:“西营尚无。”

侯大贵轻舒口气,嘟囔一句:“唐县在北,清潭城在南,敌从两面来,我营腹背受敌。”

帐内渐渐恢复安静,赵当世思忖片刻道:“两个月前,回营等就已开始向唐县集结,至日前探知,老回回、革里眼、混十万三营总计流寇约有四五万。南面曹营虽连遭损失,但元气未伤,兵力亦至少二三万。这二营联袂而来,目的很显然在于我营。我营以不到万人要面对近十万之敌,压力不可谓不大。”说是十万,但众军将深知流寇战力结构,没人会当真。可无论怎么缩水,回营、曹营毕竟有着雄厚实力,二营联手,也绝对堪称赵营从未有过的挑战。

众军将又议论片刻,徐珲清清嗓子,沉着脸道:“南面曹营既已发难,想必北面回营就这两日也将动作。不知主公意下如何?”综合前前后后的多方情报,基本可以认定回营与曹营勾结的事实,敌自两面来,仅靠现在赵营的力量绝难做到两线开花,所以必须有所侧重,徐珲与赵当世相处至今,很有默契。

赵当世转眼看了看端坐左右的昌则玉与穆公淳,对众人道:“诸位应都清楚,流寇中步卒再多,到头来也不过纸糊的老虎,一战即溃,深可虑者唯有马寇。而马寇中,又以老营精骑为甚。回、曹二营能纵横多年,所依仗的,无非是铁打不动的老营精骑。”

话说到这里,众军将点头称是。流寇兴起,四处重点攻掠马苑,马匹数量往往远超官军。其原因所在,便在于马匹能帮助流寇短时间内提高战斗力,似赵营这样,能沉下心,有耐心、有条件、有技术一步一步将步卒训练出来的营头微乎其微。譬如当年首屈一指的闯王高迎祥,就是靠着麾下上万名具装铁骑才得以确立霸主地位,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罗汝才等巨寇大寇,无一不是以所拥精骑的多寡论定实力。这也是为何赵营初期即便常胜,却始终不被流寇们所真正尊重与畏服的症结所在。

“是以与回、曹二营相斗,只要将其主力精骑击溃,余者树倒猢狲散,全不足虑。”赵当世继续说道,“而纵观南北两处战场,南面乃大洪山,多山区丘陵,北面则为沃土平原,相较之下无疑北面平原更适合马军驰骋。凡事先难后易,回营马军在北面的威胁甚大,以我之见,此战则先北后南。在南以山以城以守为重,在北则集中精力先对付回营。等击败了回营,再掉头打曹营不迟。”

徐珲附和道:“主公所言极是。回营貌似人多势众,其实能战之兵未必便多。集合我营之精锐,胜负尚不可知。”

“尚不可知?”侯大贵瞥一眼徐珲,“徐统制一力主张少弓刀、多火器,又兢兢业业主持训练了这二三月,我本道是营兵战力不说所向披靡,逢敌制胜的把握还是有的。怎么当下听徐统制所言所语,倒有些底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