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寄蜉蝣于天地

日出日落,金乌玉兔交替了三次,依旧如第一次一样照耀着知守峰上的溪流之侧,此时水面上的蜉蝣已经过了三代,时间也已经过了三天,而溪边的少年仿佛魔怔一般盯着那溪水之中早就浸湿的画卷。

许年开悟的第一首神书是渡易水歌,他所用的本源五行之力是为水,此刻的他化作纤尘观水,化作蜉蝣观水,化作溪沙亦是在观水。

前生中在图书馆中读过几篇科学家的访谈文章,其语中直叹纵然世上科技日新月异,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愈来愈多,但是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从来都不及宏观,这也足见对于微观世界研究的不足与困难,因为微观世界中的变化是真正的刹那芳华瞬间便是沧海桑田,而这变化又是那么的不易被人们所关注所发现。

心神进入一颗纤尘,今日之我可还是昨日之我

心神沉入一粒溪沙,明日之我可还是今时之我

心神又附于那蜉蝣,随着微末之虫的翅膀在这浩渺的水面上飘荡感受着如江海般的波涛与巨浪,煌煌然中与脑海内不由得低吟一首古风: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第一次尝试从微小之物的视角观察这方天地的少年仿佛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晨光之中搭乘着微弱蜉蝣身躯在水面上飞舞,赞叹那色彩艳艳夺目华美外衣,但是这只被附身了蜉蝣却又有了少年的一丝心神思想,当暮色降临时,察觉到蜉蝣生命力的渐渐消逝,这道心神竟莫名的溢满忧伤,身为蜉蝣应当如何安排其短暂的人生时光所剩不多华美的双翅失去光泽,这道心神又是涌满忧郁,身为蜉蝣最终的归宿又将落在何处

垂垂而死,心神离开这呆立不能动的微弱小虫,又附着到另一个刚刚破土而出的柔嫩蜉蝣之上,轻轻舞动着雪白的麻纹衣服,不禁又叹道生命之始,轮回又当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