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忽然一阵清风起

夜色愈深,九秦山中知守峰上的少年在昏黄如豆的灯光下作画,笔触细腻或者又笔法雄奇,其勾勒雄山大河之时大开大合,描摹羊毛纤毫之时仿若绣花,这等画技若是放到书院之中,也是属于上上,毕竟许年所学是来自华夏大师们对数千年国画的分析研究。

技法上不成问题,所绘题材又是描摹的经过时间沉淀之后的华夏名画,而且在这双月之下的世界中许年在笔墨中融入了对天地至理的感悟,三者合一,最终所成的画作不仅让人惊叹画技的精妙绝伦,更能是能让人沉迷于这或深沉或悠远的意境中不可自拔。

在这个世界上见过许年画作之人只有三个,其一为接引他上山的书院陈讲郎,其二为草原少年赫连十九,第三是黄龙府萧氏女萧飞燕,此三人的手中也都有许年所绘之画。

书法见精神,画作见性灵,此刻许年所求的正是能拯救其神书境的性灵之作

笔尖还在腾挪,笔洗中的泉水也愈来愈黑,对应着送别的垂杨飞絮图在少年的笔下显现,对应着咏鹅的红蓼白鹅图与宣纸纸面活灵活现的跃然而上

黑夜去了便成白昼,除开柴门门帘即迎来晨光,但是少年却是端坐于石桌之前不曾离身。

渴了就喝些山泉冷水,饿了就服下一枚行军丸或者口中嚼块肉干,困了就倒一滴九花玉露饮下或者含一枚玉露丸在舌底提振精神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不执著不入道,不痴迷又怎能成大器,此时此刻身处知守峰的少年已然全部心神都倾尽在了这粗砺石桌上的三尺白宣上。

对应着五岁咏花的春梅看画图,春梅怒放傲然迎春对应着风诗的潇湘风竹图,翠竹有节不惧东南西北之风对应着牧童的牧牛图,意境悠远自有山水田园之乐对应着溪边的芙蓉白鹭图虽不着彩但墨色数十层竟让人有繁花似锦之感

每一条细线,每一块皴染,每一个水滴,每一个羽毛都在少年的笔下被精心雕琢着,一笔之错便整张作废,一笔之意境不到便弃之屋角

一天、两天、三天

少年依旧在全神贯注的画着。

五天、六天、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