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之下,神书是为先民安身立命之倚仗,神书是为薪火相续之传承,也因此在这方世界里,“文”总是在“武”之上,也因此武庙中的所见给许年带了震撼远远不如文庙。
同样的形制和规模,但香案上供奉着的却是十几张画像,据说这些都是出自元一书院有功于书院、有功于家国、有功于黎民的将军。
真实的画像比起文字传承之物,当然少了许多底蕴。
武庙中和文庙一样同样都是冯副山长亲自主持上香祭拜、祭文宣读等礼节,诸事完毕之后来到宽敞广阔即便再有五百学子也不显得拥挤的元一正殿。
这里是整个封年节祭礼的结束终章之地。
踏入元一正殿,映入眼帘的是早就布置完毕的书案和蒲团,最前方一长排是书院教习教谕山长的位置,其下堂中以五点分布的则是学子和讲郎督导们位置。
在督导们的引领之下,学子们依次落座,这时许年才发现自己所在雍熙三年的学子们处于其他四期学子的正中心。
“封年之节,取掩而再生之意,亦有动静结合之理”
依旧是冯副山长的讲话,低年级学子兴奋激动、高年级学子淡定从容。
“饮水思源、酌古沿今,薄酒共饮,兽酯共食。”
且说,在听到冯副山长最后一句话落下时,许年只觉得腹中有些饥渴,因为整个仪式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现在已经接近午时,适才上山长那薄酒共饮兽酯共食之语,莫非是要开饭的意思?
就在许年颇为乐观的猜想之时,却发现不远处的几个高年级学长面色有些愁苦,这又是为何?
疑问刚刚升起,但随即他便知道了原因。
十几名书院斋夫挑着担子稳步入场,一人挑担一人分配,没过多久,学子和先生们面前的书案上便多了一瓷碗酒和一大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