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较开始,发放试题。”
长长的讲话终于停止,随着范教习的命令落下,三名督导将一个个密封的纸袋放到学子们的案头。
纸袋呈淡黄色,有中封纸条,上书“雍熙三年八月试”七个小楷。
接过信封,许年小心将其裁开取出了内中试题,和三日前的通告上公布的内容一致,里面都是节选自神书典籍中的片段。
不做制艺全文观细节,只做破题看思路,这种方式简单快捷,也相对简单,是以一隅定全貌的方式,对学子们的灵性要求很高,对许年而言,这是正是他的强项。
打开试题,上有三道题目,其一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第一道题出的有些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说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
此句和财货及与民生息之事有关,既有陶朱台的教授范畴也有文韬阁的研究内容。
首题并不难,许年也没有打草稿,当下提笔便在程文纸上写道:
治其事而善理财,得其道而自裕焉。
这一破题中规中矩,虽无惊世之语但也算的上是极其恰当,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归纳的很是准确。
再看第二道题目: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自从来到这双月照耀之所,许年就听到过这句话,当今世人将所有神书全归于圣贤所言,但并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位,这句话也是如此。
这句话在当下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关于修行境界的划分就出于其中,想来这次的破题也当从此处入手。
志学到而立,而立到不惑,再由不惑到知命每个层级都是境界的突破,故而这破题之句当是
略作思考后,许年心下已有了答案,举笔再次蘸墨而书,片刻之后一行小字跃然纸上圣人所以至于道者,亦惟渐以至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