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赫连十九的心下忽有所动,似有声音从心底而来。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其声沉沉苍老却爽朗愉悦,其词简短明了却逸趣横生,赫连十九但见结辫老者嘴唇未动,这正是来自袁枚袁先生的低吟!
我之所见,彼之所见。
彼之所思,我之所感。
画面定格,如蛛般碎裂,心神回溯,由入静中醒转。
“许、许兄,我见到了,成功了!”
草原少年的眼角似有泪水流下,不知道是感激还是感慨。
被其话语惊醒的许年,疲惫的脸上也浮现出遮掩不住的欣喜不只为赫连十九,也是为他自己。
许年也成功了,他成功的将自己的神书感悟传授给了赫连十九,这并非简单的讲解,而是真正的贴合到了神书撰写者的欲言之意和欲表之情。
这种传授在双月之下是空前的第一次,因为神书的传授有个不为人知,也必然不会被人所知的潜在条件,那就是知晓神书撰写的背景,这背景包括时代、包括作者生平、也包括篇章真名,而这即便是许年也只能做到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有文字以来便有典籍存世,历经岁月与时光的消磨,历经天灾与轮转,那浩如烟海的卷佚有许多时代、作者、篇名皆以不可考。
元一书院的先生们都是按照成果的大小和多少来晋级的,许年若是不怕泄露自身的秘密肯将他今次的感悟传授之法公布,那么凭借这一成果,足以支撑他从小小的新人学子破格提拔为资深讲郎,如果能将此法复制推广,那么立地成为书院教习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