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多方打听

不论长相如何,夫妇二人妇唱夫随,其乐融融,甄珍珠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小姑娘,虽如此,性子却从来不骄纵,而是遂了周氏的温柔和顺。

“我们家珍珠自来没经历过什么风雨,她就是一张白纸,心眼儿还没有宝珠多,再者我们家同吴家这些年也没什么来往,真要是嫁过去,珍珠受个什么委屈,我们也不知道。”

其实按着冯氏的想法,就压根儿并不想将女儿嫁到吴家去,更遑论这么早嫁过去。

说到底,甄家同吴家是甄老太爷那一辈走动得勤一些,这婚事,亦是甄老太爷在世的时候定下的,后来甄老太爷去了,吴家看甄家孤儿寡母,就与甄家来往少了许多。

后来甄老夫人领着长子一力撑起了甄家,其长子更是中了举人,次子也很能干,于是才想着继续同甄家走动。

但甄老夫人心高气傲,已不屑于同吴家维持表面关系。

不屑得维系关系是一回事,已定下的婚事却不能不认,更何况两家已交换了信物。

谢春晓就安抚周氏道:“弟妹稍安勿躁,说到底这婚事不是吴家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自来嫁娶都有个章程,他们家如今这般焦灼,定然有诈,我们查不出来是一回事,但谁也碍不着我们拖下去,若是吴家等不及了,便不结这门婚事。”

谢春晓比谁都知道,婚姻是关乎女子一生的大事,且不可操之过急。

她如今未尝不曾后悔,但看着宝珠,总是不忍,咬着牙也得将这日子继续过下去。

周氏性子软糯,闻言道:“若是吴家以为我们难弄,我们做长辈的倒是没什么,但珍珠总是要嫁过去的,到时候他们为难珍珠......”

谢春晓看向侄女,她嫁到甄家的时候,珍珠八岁,与宝珠性子相反,珍珠略显内向,第一次见面,还有些不敢站到她面前。

谢春晓对侄女是疼爱的、怜惜的,因而当下里就说:“她若自己立不住,即便是我们对吴家百般讨好,吴家也少不得有人见她性子软弱拿捏她。”

“她若是个能立得住的,即便我们作天作地,吴家也不敢拿她怎么样,毕竟如今不同于以往,吴家的生意要靠我们甄家提携,我谢春晓更是珍珠的伯母,有这么多依仗在,不必担心这么多。”

周氏抹眼泪道:“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可珍珠的性子遂了我,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