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扬帆出海

盛世大明 路人家 3252 字 9个月前

“大人请说。”

“此番出海前程莫测,海上风浪瞬息万变,不比在陆地之上,万不可逞强,要多听那些随船老人的建议,他们毕竟是曾经出过海的,经验在海上比什么都重要。”在这段时日里,无论是官府还是陆仁嘉那边,都为陆缜找来了不少几十年前出过海的老人。

杨震正色点头:“下官记下了,一定不会刚愎用事。”

“另外,虽然我们此番出海是为了与他国做买卖,但也绝不能弱了我大明的声势。如遇到有挑衅者,不用有所顾虑,只管下手便是。在茫茫大海之上,便是弱肉强食的世界。”陆缜神色严肃地道:“为此,我已让人为每艘大船都配备了二十门弩炮,几十丈内,足以洞穿寻常船只了。只可惜,我大明如今的火炮个头都太大了些,不然就该配上它们才更有威慑力。”

虽然有些觉着陆缜这是有些多虑了,毕竟以大明如今之声威,海外诸国哪个敢招惹他们?不过最终他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最后一点,则是我私人想请你留心的。”

“大人请说。”

“这次出海,除了采购他国香料之类的特产带回我大明以换取利益之外,我希望你能帮着找到另一些东西。一种是完全透明的琉璃,一种是比我大明火炮更小更轻便的火器,最后,则是他们当地的食物……”说着,陆缜就仔细地跟杨震描述了一下玉米、番薯等物的样子。

他并不知道这些东西现在有没有从海外船到东亚一带,但让人留心寻找总是不错的。只要能找到其中一两样,历史的进程说不定就能改变了。尤其是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对农耕文明的影响那是颠覆和决定性的。

杨震其实并不明白这些东西有多重要,但既然陆缜如此郑重地提了,他便也仔细地记在心里。而后,才在恭敬地冲陆缜深深施礼之后,在其注视下,走上了踏板,上了中间那艘最大的海船。

“升帆,出航!”随着一声吆喝,三艘海船同时起锚,上帆,在岸上所有人的注视下,海船缓缓地开动起来,慢慢地驶离这威海港口。

陆缜上前两步,看着这几艘海船,以及跟在其身后的几十艘小了不少的渔船一点点地远离,最终变得如一点黑影,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他的拳头猛地攥紧,告诉自己,这是真正的,改变历史的开始,是承载大明变化的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大明景泰二年四月初四,黄道吉日,诸事皆宜。威海。

风自海上吹来,带着扑鼻的咸腥味,吹得海水也涌起了层层的波涛,不断拍击在海岸之上,发出阵阵的哗啦声。同时,海水也带动着停驻其上的几艘大型海船也在上下起伏不定。

这些海船都是新近才从船坞里拖到海中的新造船只,站在宽阔的甲板上,甚至还能闻到木头的清香和桐油那有些刺鼻的味道呢。不过此时站在甲板之上的那一干船员却没有去体会个中气味,他们的心思都摆在了岸边。

在海岸边,朝着辽阔大海的地方,摆开了一张硕大的香案,上头摆放着燃烧得正旺的巨大蜡烛,鼎状香炉里,则插着大把的线香,袅袅的香烟正直往上走。再前面一些,则摆着牛养猪三牲贡品,以及其他一些食物水果,正是最丰盛的祭祀用品了。

香案前,此时正肃然站了数百名衣着华贵之人,他们正是如今山东一省中的官宦权贵以及大商人的代表,站在他们最前边的,赫然正是山东巡抚陆缜。

此时的他,穿着一身只有朝会时才会穿上的朝服,头上戴着梁冠,神情显得很是庄重,随着身边人计时之人高喊一声时辰到,他才迈步上前,把手里的三柱清香也插进了香炉之中,拱手弯腰三拜之后,又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卷帛书,展开便高声地朗读起来:“伏惟景泰二年,岁在仲春……”

这是一份由山东诸多儒生学究共同商量修改后才写就的,足有万余字的敬海祭文。因为今日,就是时隔近百年后,大明官方第一次正式派出船队出海贸易的时候。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大海充满了敬畏之意。这次要派出这么一支船队出海,自然是要好好祭祀一番,希求得到大海的保佑。所以今日这场祭礼那是相当的隆重,所有人都以最饱满的情绪来应对如此大事。

唯一的例外,或许只有此刻正高声照本宣科的陆缜了。虽然他的口中没有半点停顿的意思,不断将祭文宣读出来,可他的心思却在想着别的——

自他从京城回到山东已过去了三个多月时间。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开海之事变得极为顺利,港口完全修建成功,海船也一艘艘地可以下水,就连地方上的那些富户,在看到了那些高大威武的海船,以及陆缜从京城带来的诸多物品时,也对此番出海贸易增添了几分信心。于是,更多的商人和大户拿出了货物充实到海船之上,让三艘大船装了个满满当当,也让此次出海之行多了几分胜算。

而随着时间推移,临近出海,陆缜也移驾威海,把自己的行辕也暂时定在了这小小的县城属地。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让官府的开海之举更加的深入人心,即便那些依然对此有所不屑的守旧之人,这时候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今日,不但自己属下的一众官员悉数到场,就连那些之前明显站在开海对立面的山东士绅阶层的代表,也都不辞辛劳地赶到了威海这个小地方,参与到这场出海的盛大典礼中来。

这种成就感,让陆缜的心下也是一阵兴奋,让他的腰板挺得更直,宣读祭文的声音也更加的洪亮起来。在海风的吹送下,他的声音远远地扩散出去,直送入那无边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