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刚才还大叫如何是好的一群官员,现在却个个都成了踊跃发言的忠心臣子,全都有着一番听起来相当不错的建议。
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法,反倒让朱祁钰心里更犯起了踌躇,竟有些不知该听谁的才好了。而这迁都可是极其重大的一件事情,却该如何是好?心里犯起了嘀咕,朱祁钰下意识就看向了自己所最信任的两人——于谦和陆缜!
可让皇帝有些意外的是,此时这两位的脸色都极为难看,一个铁青着脸,一个脸色阴沉得都能滴出水来,看向周围那些说话不断的同僚时,眼中除了愤怒,就是失望。就仿佛他们所说的都是罪大恶极的言论。
陆缜对这些人确实极其失望,这就是如今立在朝堂之上,将要辅佐天子重振大明江山的股肱之臣了?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群贪生怕死,只知一己私利的宵小小人罢了。
遇到问题,他们先是慌乱,然后只剩下了逃避,却从未想过如何去克服眼下的难题。而且他还看出了一点,这些位向天子进言迁都的,其实都有自己的私心在里头。
提议去南京的,他本身就是江苏人氏;提出要去西安的,则是陕西出身的官员……以此类推,他们提出迁都,其用意除了保全自身,更多还是为了让天子临幸自己的家乡,其做法和当初王振硬是把朱祁镇带去蔚州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于谦心里的恼火却更盛一些,他是再也忍耐不住了。即便因此会大大地得罪这些同殿官员,这时候也顾不了太多了。
在抬头看了天子一眼后,他便猛地一步踏出,高声叫了一声:“陛下,臣也有一言要启奏!”这话一下就盖过了周围那些官员的说辞,让所有人同时都住了嘴,然后齐齐将目光落了过去。
“莫非于大人想劝说陛下迁都杭州么?那里可比南京更远哪……而且那里是南宋故都,此时迁都总有些不妥哪……”不少人心里迅速转起了念头,不过却是在以己度人,认为于谦也和自己怀着同样的心思。
正感为难的朱祁钰听得这话,精神便是一振,赶忙点头道:“于卿有何见解,快些说来听听!”
臣班中间,本来已踏出一只脚,想要进言什么的陆缜在看到于谦站出来后,动作便是一顿,同时收回了脚。他相信,以于谦的心性和见识,是断然不会说出和这些家伙一样的迁都之言的。
果然,于谦没有让他失望。在朝天子略施一礼后,他终于开口。话语缓慢而铿锵有力,暗藏杀伐之意:“陛下,臣以为,但有敢言迁都者,都该诛杀,此乃乱国之言也!”
“这人是谁?”这是殿内群臣在听到这一进言后的第一反应,因为说话之人穿的乃是下品的青色官袍,本身就代表了其身份不高。
今日并不是大朝会的日子,照道理来说这样的青袍小官是不可能身处其中的。只是因为如今京城官员数量锐减,所以最近的几场朝会无论官职高低,都能到列。可即便如此,这些五品以下的官员在殿上也只是些摆设罢了,这儿根本就没他们说话的余地。
可没想到,眼前此人居然就当着满朝君臣之面开口了,而且一说就是迁都这样极其严重的话题,这自然会引起诸多朝臣的惊讶,无数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不少人更是交头接耳地开始查问起此人身份来。
不一会儿工夫,这人的身份便为在场众人所知,他姓徐名珵,不过是翰林院中的一名侍讲,官在五品,确实地位不高。
被这么多人拿异样的眼神看着,徐珵的心跳也不禁快了三分,原来就有些青白的脸色就显得更白了。已在朝堂上任官十多年的他,当然知道朝会之上的规矩,也明白自己位卑言轻,此时说话很有些不妥。
可是,他实在不想再等了,更不想让这么个可以出头的机会就这么白白从眼前溜走。
徐珵是宣德八年的进士,随后更是点翰林,成了一名为万千读书人所仰慕的庶吉士。这庶吉士可不得了,在明一朝有着储相的说法,那是在进士中优中选优,并由朝廷重点培养,将来大有进入内阁的高端人才。
徐珵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他想来,进了翰林院,当了庶吉士后,自己的前程必然一片光明,很快就能平步青云,位列朝堂前部。
可结果,理想虽然丰满,现实却极其骨感,曾经的有为青年已成了个四十挂零的中年男子,而其官职却只是个翰林院侍讲,几乎没有半点实权可言。眼看着,再蹉跎几年,他的仕途就得完全耗费在翰林院中,做个皓首穷经的史官讲官了。
这是心高气傲,深具野心的徐珵所无法接受的结果,但他一没靠山,二没门路,就算当初想投靠到王振手下都没什么办法,所以一切野心也只能暗藏心底。
就在他已开始绝望,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也就这样的时候,机会却突然出现了。天子亲征大败被伏,朝堂一片混乱,一些处于低位的官员迅速得到了升迁的机会。在看到平日里一样郁郁不得志的同僚一一得到提拔之后,他再次产生了期望,可是最终,他还是那个守着翰林院的侍讲。
直到这时候,徐珵才想明白一点,机会不是靠别人赐予的,而是得靠自己去想法争取!而今日的朝会之上,当猝然得知紫荆关失守的消息时,他心念电转间,就已想到了这么个说法。
要说起来,昨晚徐珵还真在自家院中抬头看到了上方的意象,南边的星光确实比北方要盛得多,这也曾让他心里略有所动。
刚才,在告诉自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后,徐珵终于壮起了胆子,把这一事给奏了出来。他这是在赌,若天子真的采纳了这一建议,则自己作为首倡之臣,必然会在天子面前留下深刻印象,功劳即便比不了于谦的拥立之功,但要在朝中有所进步该也不是什么太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