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诚拿着茶杯,喝了口茶,思考了良久之后,差不多才算是有了一个主意。
“皇上,要不这样办吧,把在下调查出有关于魏忠贤的一干证据挑一些当面拿到魏忠贤的面前,也算是敲打一下他,让他之后能够小心一些,另外,朝廷要开科举,选拔出能为陛下所用的人才,日后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魏忠贤,皇上大可不用他们。”
既然东林党和魏忠贤都靠不住了,那么当然朱由校就要重新选拔出能为他所用的人才了。
在大明上下这样的人才肯定是不会少。
“嗯,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即便是科举选拔出来的状元,也很有可能是朝中一部分大臣的门生,即便是没有这个可能性,那些刚刚靠上来的士子们,想要与朝中的那些老臣对抗,其能力也是会有所欠缺的。”
这有效的这个考虑有道理,苏诚当然也就不能在这个事情之上做什么反驳了,只能是赞成着道:“皇上所言有理,可目前为止,最合适的办法也就只能是这样了,要不然,就只能是从京察之时,从地方之上选拔出一些独立的官员,这些人既然不属于朝中的任何一派,那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喜欢那种结党营私的勾当,亦或者,他们身上一些特有的东西并不能够让朝中那些结党之人所喜欢,这些人或许会成为你日后被皇上所用之人的。”
朱由校找苏诚来是为了商量对策的,苏诚他自然也就要给朱由校提出一点儿有效的建议来的,要不然,朱由校把苏诚引为谋士的作用也就半点作用也没有了。
苏诚既然是人家朱由校的谋士,那就要发挥好这个谋士的作用,不能让人说,他这个谋士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酒囊饭袋。
苏诚的这个建议让朱由校很是赞成,很快便听得朱由校道:”好,很好,苏先生这个建议的确是不错,那就这样办吧,那苏先生你就去做这次京察的主官吧!”
苏诚能把这么大的一个事情交到苏诚的手上,那可是很充分的证明了,朱由校对苏诚的信任,但是苏诚着实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个事情的。
只有对未来的事情或许是不太了解,但是苏诚却是只晓得,用不了多久,努尔哈赤就会朝着关内发兵,对大明说来,这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苏诚必须留在京师之中,等着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全权的去处理这个事情。
至于京察的事情,朱由校看来是得找其他的人去办了。
“皇上,此事在下恐怕不能去办,新军那便的训练迫在眉睫,在下实在是脱不开身。”
朱由校的旨意苏诚他若是拒绝了,虽说是有些不太妥当,若是往大说,那是抗旨,但苏诚他的确是要处理训军的事情,那有什么时间,去处理什么京察的事情。
在听闻了苏诚的拒绝之后,朱由校倒是没有表达自己的任何不快,反而呵呵一笑道:“那行吧,大明现在的重中之重的确就是行军的训练事宜,京察的事情朕在去指派其他去吧!”
现在的朱由校看起来好像是培养起来自己的人,但是能够担当起这次京察的人还真的是少之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