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太后如此做也是真心为陛下着想的,不希望陛下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当初太后对寇大人一贬再贬,虽然寇大人年岁也大了,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太后为此心中也不好受,后世之人或许就会把寇大人的死直接归结在了太后的身上了。”
苏诚是想着让赵祯赶快的亲政,但是他从来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让他们母子两个反目。
“大娘娘对朕一贯都是疼爱的!”
赵祯自叹了一句也很快邀请着苏诚坐下,“先生,请坐下来谈吧,贵子,看茶!”
“先生,接下来朕除了要完婚还要干何事?”
“陛下,这个嘛,先把被太后贬了的官员往回调,把他们安排在实权位置上,这样一来,在陛下真正的计划实施的时候,他们也能够为他们把关了。”
“哦,皇叔倒是也提及了这个问题!”
“陛下,大宋建国已经四代了,可当初跟随太祖打天下的那些武将的后代仍旧还享受着朝廷的恩泽,这就使得朝廷的财政压力很大,应该适时的减少一些对他们的恩泽,可以用朝廷财政困难为由逐渐的减少,若是一下子都削减了,对整个朝政的稳定是不利的。”
“还有陛下,现如今也可以光明正大的训练新军了,你不妨让杨文广光明正大的去各地选拔一些有些的兵丁,逐渐扩大新军,若是杨文广带领的新军能够建造奇功,那大宋那么多的兵丁便可适当的减少一些了,还可以采取办法,让他们平日里开荒种田养活家眷,每月抽取一定的时间去训练,一旦有战事他们就要上战场,这也是为了应付朝廷需要大量兵力的突发事件。
这样一来,朝廷养活他们的钱就可大大的减少了,剩下的这些钱可以培训出更多的精兵来。
至于要精简官吏这个事情嘛,也可以慢慢的来,不能说一下子就把那么多的冗官都剔除出去,陛下可采取考察官员政绩的方式,把那些不得民心没有政绩的官员直接开除,允许他们再次科举进入官场,这样也能够减少一些他们的不满!
还有,大宋每次科举录取的人太多,这样倒是可以不至于人才外流,但是一方面加重了朝廷财政的负担,一旦录取就必须的给他们安排个位置,一份营生多个人去做,必然就会有互相推诿的事情发生!
朝廷是否想要清明就要看这些官员的素质了,若是每次录取人数较少,那么这些秀才就必定会更加努力读书,这样反而会促使那些秀才举人更加的优秀。”
这几个事情已经不是苏诚第一次与赵祯讲了。
那几次讲是为了让赵祯下定亲政的决心而已。
现在讲是为了让赵祯有实行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