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贾母虽然不怎么管事,但家里风吹草动依旧瞒不过她——自打知道元春在宫中小产后,老太太便不再睁一眼闭一眼了。

邢夫人面皮红得发胀,而王夫人倒是始终气定神闲。

王夫人固然越来越有“黛玉不再捏在她手心”的真情实感,而她再明白不过:但凡她跟老太太提上一句“黛玉大了少出门为妙”,甭管委婉不委婉,老太太一准儿驳了她!就像今儿直接不给她大嫂面子一样!

于是这些日子王夫人只能把这份不快压在心底:好在宝玉也因此结交上北静王,这回忠顺王府长史官不就碰了壁,不得不灰溜溜地走了?

老太太固然瞧好宝玉和黛玉,但真要有那么一天,孙儿和外孙女,老太太选哪一个,真不用问。

她心中计定,再拿起佛珠神情动作都一同轻柔了下来。

一直都默默留心自家太太的彩云彩霞也齐齐松了口气:太太阴沉着脸,她们这些大丫头是真地心惊胆战。身为大丫头,太太的本事手段她们一个个全都见识得清清楚楚。

就说赵姨娘吧,生了一儿一女,倍得老爷宠爱,如今……竟连院门都出不来了。

这边王夫人难得露了个好脸,金钏儿便来禀报,“北静王妃太妃生辰,给咱们府上老太太下了帖子,还特地说,要请咱们府上的姑娘们一同去乐一乐。”

王夫人算了算:老北静王没了三年多,这是北静王太妃在除孝后第一个生辰,大办不至于,但总要邀请一二故交上门做客。只是帖子上明说要请老太太,要叫上一众女孩子……她明白北静王太妃想借此机会为北静王相看,帖子上没有她这个执掌中馈的二太太,她还是觉得不大自在。

不自在又能怎么着,还不是得用心挑选起礼物?难不成她要把这个拱手让给她那个好大嫂?

王夫人吩咐下去,没多久管事便粗拟了单子来。

王夫人不大识字……单子复杂一些,就要识字的丫头来一一念给她听。

听到一半,她便轻轻叹了口气:女儿封妃,老爷升迁外任……听着样样都是喜事,然而光盖了省亲的院子前前后后就用了小二十万两。

之后宫里宫外四处打点,再加上回礼……府里这些年本就进得少出得多,光是一家子吃穿用度如今都颇有些喘不过气,宝玉也渐大了,还有一众女孩子,转眼就要成亲,就算老太太必有体己贴补,银子她都得提前预备些,庶子庶女也得看得过去——贵妃娘家,总得顾忌体面,至于里子如何,另说。

想到这里,王夫人心思又飘远了:但愿老爷这任肥差能多带些银子回来吧。

说来也十分有趣,在原著里冷子兴评点贾政说他端方正直,然而真端方正直就不会在明知贾雨村做了什么之后依旧与之交好……别忘了贾雨村可是明知英莲的身份,还要偏袒薛家,恩将仇报也差不多了。

原著里有这么个情节,贾雨村来访,等他告辞,贾政还专门训斥宝玉,嫌宝玉呆傻话还少。这个情节表现出宝玉什么特质暂且不提,起码贾政对贾雨村还是比较重视的。

荣府的大房长子贾琏,捐了个同知在身,始终也没能补缺。

所以说光凭荣府的本事,帮贾雨村起复基本做梦——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的时候他正是应天府府尹。

贾雨村用黛玉她爹林如海的推荐信找上了贾政,而他实际投靠的大人物,必是王子腾。

总而言之,贾政绝对不是仕途宦海上的一股清流。要说贾政欺男霸女糟践人命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但说他当真廉洁奉公……也是扯淡。各类孝敬,贾政该拿的不会手软就是。

说来也巧,就在王夫人边对自家“钱途”忧心,边绞尽脑汁拟礼单且不得不寄希望于督学外省的丈夫的这些天,水溶则跟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趁着阳光正好的午后,围坐在烤炉前,一人端着一根玉米棒子,点评着天下大事。

当然在说起别人家的事儿之前,水溶先得给弟弟妹妹科普一下自家的吃饭问题。

他指着手里烤得喷香的玉米棒子道:“我弄来两种种子,一种比稻子亩产高上一二百斤,还好吃;另一种却与稻子收成相仿了。”

实际上两种玉米种子,一种是管事从江南购得——就是想在湖广推广玉米但怎么努力都没什么成效的几位有识之士家里买来的;另一种就是他从商城里兑换的,他老家那边经过改良的品种。

从江南买来的“土著”玉米种子亩产四百多斤,与水稻相仿,但味道不如稻米,哪怕十分容易伺候也不挑地,还是不得江南农户的欢心。

改良过的品种亩产则达到了六百五十斤,味道也相当不错,然而想起被他丢掉的种子包装上的介绍……起码亩产千斤的水平……水溶只能感慨一句:任重道远啊。

然而就这个产量已经被庄子里知情的那批心腹惊呼帝王之资了。

这也太容易满足了,眼光要放得长远一点!水溶意兴阑珊地跟小图标念叨过后,大笔一挥,给辛劳了大半年的员工们发了丰厚的奖金,他则……深藏功与名。

消息传回王府,水溶的弟弟妹妹还亲自去庄子转悠了三天,回来后几个小家伙通身闪烁着丰收的喜悦。

科普过自家的粮食问题,水溶顺手把小妹妹嘴边的牛油抹掉,再从今日收到的密报汇总上挑点他感兴趣的,给弟妹们启发一下。

话说北静王府原本就像个大八爪鱼一样,在各地都有些人手人脉,也有一边做生意一边收集情报的商铺酒楼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