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洛德的致电时,艾黎卡正在为《英国病人》举办公关放映,她将注意力从放映会上的学院评委身上收回,对洛德回应道,“不,他不会重返caa,这会让他颜面无光,像是只能从事演艺经纪工作。”
艾黎卡认为,奥维茨会暂时选择在家休养,至少等到媒体不再过于关注他被‘赶出’迪士尼这件事,再计划东山再起。除非有能够让他重登好莱坞权力巅峰的机会出现。
事实上,布莱恩·洛德之所以向艾黎卡致电,除了问询她的看法之外,更关注当他与奥维茨出现争端时,艾黎卡会如何站队。
但当下,艾黎卡的关注焦点似乎并不在这件事上,比起她的两任经纪人,《英国病人》在颁奖季中的表现,是更加紧急的工作。
1997年2月,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公布,《英国病人》以十二项提名领跑全场。
而在合法游说的奥斯卡公关战中,好莱坞各电影公司的公关宣传活动声势浩大,艾黎卡为了确保《英国病人》不在公关战中败落,斥巨资砸下三百万美元,加入声势几乎能与美国大选匹敌的奥斯卡公关战。
从最基本的邀请奥斯卡评委,参加电影放映会开始,艾黎卡需要确保数千名学院评审观看过《英国病人》;而对没时间走进影院观影的部分评委,则需要邮寄录像带影碟。
除此之外,艾黎卡砸下重金在《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报刊上,刊登出《英国病人》广告,这些报刊的读者群与奥斯卡评委群高度重合。
甚至就连电影人聚居的南加州与纽约等地的户外广告牌上,也被艾黎卡买下广告位以宣传《英国病人》;同时她要求电影主创人员出席多个颁奖礼,以最大限度提升电影热度。
公关战虽然战况激烈,但艾黎卡并没有选择进行违规操作,更无意不光彩的去抹黑竞争影片,她只是要物尽其用的利用奥斯卡的营销价值——
比如随着《英国病人》获得奥斯卡十二项提名,原本已经从影院下档的《英国病人》得以再次上映,并得到比首次上映更大的发行规模,票房持续走高提振,有望最终达到两亿美元全球票房。
而《英国病人》票房的提升,将使它在奥斯卡争夺中更具筹码,在入围最佳影片的五部影片中,《英国病人》的票房预测仅次于索尼出品的《甜心先生》。
事实上,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甜心先生》,是五部最佳影片提名中,唯一一部真正传统意义的‘好莱坞电影’,而其他四部《英国病人》、《冰血暴》、《秘密与谎言》、《闪亮的风采》,则都是与‘好莱坞电影’相对不同的“独立”电影【曾经被称为艺术电影】。
不同之处在于,好莱坞电影强化人们已有的观念,他们通常让你感到愉快幸福;而独立电影讲述的则是人们不愿意知道的事情,他们让你不安,让你思考。
“1996年在业内被称为好莱坞的耻辱之年,”评论家威廉姆·高德曼在《综艺》上撰稿写道,“谁谋杀了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