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 25 章

高灵顾不上大哥对她的冷嘲热讽,她直奔重点说:“大哥,最近报纸上看到的消息,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情非常严重,肯定会被当典型。你要是认罪,肯定会被从严从重判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以后还可以找新的靠山,坚决不能答应顶罪的事。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录音笔,有的话,大哥你下次再去见孙明远的人,就把录音笔带着,引导他说那些对他们不利的话。反过来再警告他们,如果再来惹你,就把相关的证据交给《都市报》的记者。”

高亮再一次深深地看着高灵。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妹妹变得很怪异是他回去跟裴秀离婚的时候发现的。

在此之前,他印象中的妹妹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女孩,没有什么见识,更加没什么能耐,甚至还有些愚蠢。

但是也不可否认,变成现在这样的妹妹,对他确实有用很多。

刚才妹妹的话一下子让高亮茅塞顿开。

他不知道有没有录音笔这种玩意儿,但是他也不是不能威胁孙明远背后的人。

孙明月安排的人和高亮见过第二次后,回来汇报给她说,高亮非常不识抬举,不仅没打算给孙明远顶罪,还要让她给生活费。如果不给,他就会把事情闹大。

离婚的时候,裴秀说的那些话,让高亮隐约有一种感觉——有人故意让裴秀过得不好,但是并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

其实高亮也是在做试探,没想到事情似乎真的像裴秀说的那样。

若真的这样,他以后确实是不愁生活费了。

只是没想到,得意了没几天,学校突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了那样的公告,说他和陈晓月都存在高考舞弊的行为,双双被开除处理。

陈晓月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质问高亮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而连累了自己。

虽然高亮兄妹很多事情都是故意躲着她去处理的,但是陈晓月依然能够感觉到,高亮好像惹了什么不该惹的人。

前几天,陈晓月还琢磨着怎么开口跟高亮说,若他真的惹到麻烦的话,她最好还是暂时从房子里搬出来,以免受牵连。

但是每次想开口的时候,高亮都会给她礼物,还有零花钱,让她不好意思开口。

忍着忍着,竟然出大事了。

高亮也有些不知所措,他给对方的那些警告怎么突然就没用了?对方凭什么让他辍学?

“晓月,你先别哭,肯定是误会。会有解决办法的。”

“白纸黑字的公告都出来了,还有什么误会!高亮,都是你害了我!肯定是因为你干了什么事情惹了麻烦,而我又跟你住在这里,人家就对我也不客气。你快点去找他们说清楚,我和你没什么关系,你不能这样连累我。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高亮你害人呀。”

旁边的高灵瞠目结舌。

前世温柔体贴又善解人意的大嫂,怎么会这么自私?遇到事情,并没有第一时间安慰大哥,而是想方设法地保存自己的利益。

“陈晓月,你不要太过分了!什么叫我大哥害了你?什么叫你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你为什么能上这个大学,自己心里没数吗?又不是我哥让你报考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就凭你,能上大学?”

高亮确实没想到陈晓月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是他也不能容忍高灵对自己的女人不敬,三人吵成一团。

这些细节,裴秀当然不得而知,她正在苦恼该给陈医生什么回礼。

陆陆续续收了陈医生不少东西,裴秀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到自己家里来蹭饭。

可是陈医生平时工作好像很忙的样子,中午基本不在家,晚上有的时候天黑才回来。

爷爷也感觉到隔壁的陈医生对他家小秀有些与众不同,换做别人做这些事情,爷爷肯定会有自家的小白菜被猪惦记的感觉。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象换成了陈医生,爷爷就是单纯地觉得陈医生可能是可怜他家小秀从小没有父母疼爱,所谓的奶奶也不怎么样。

毕竟陈医生是从他这里了解到小秀的成长经历之后,开始对小秀变得与众不同。

月底,是和出版社结算的日子,爷爷发现小秀看着存款单上的数字,依然是风轻云淡的样子。

“小秀,这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钱,你怎么还不高兴?”

“爷爷,咱们现在可是没有房子的无产阶级,我之前打听过省城的房价,想要买套好点的,没有一万块钱肯定买不到。而且现在在市场上流通的房子本来就很少。”

爷爷好奇地问:“小秀,你的意思是,我们以后要到省城去生活?”

“对呀!不管怎么说,好的社会资源都是集中在大城市,去那里生活对于我们这种没有背景的人来说,反而会更加便利。”

爷爷笑着点头说:“道理确实是如此!对了,之前我是不是没有跟你说过,你爷爷我的老家其实是在陵城。”

裴秀来了兴致,“爷爷,你们家是不是占地好几亩的那种大宅子?你国外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就是想占那套大房子?”

爷爷笑着说:“几十年前,那些房子就已经不再属于个人。十几年前我去陵城的时候,专门绕去看了看,已经变成一处旅游景区,我现在回自己家也要买门票了。他们想要争夺的不是这些,而是在解放前,转移出去的财产。”

原来,爷爷的母亲和外祖母都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女人,她们感觉身体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就把财产转移到欧洲的银行,为了让儿子在国外留学生活得更加舒服,他母亲也在当地有房产。

几十年后,存款的利息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数字,再加上黄金首饰和房产,应该有不少钱。

爷爷作为那个家庭里的长子,只有到国外在律师在场的情况,写放弃继承遗产的声明,那些人才会得到想要得到的。

说完这些基本的情况,爷爷微微叹了一口气说:“其实他们出国的时候也带走了不少东西,按理说,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赚得也不少。为什么还要惦记不属于他们的东西。”

裴秀也注意到,对方给爷爷写信用的是公司的信签纸,至少说明他们拥有产业。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逼着爷爷把财产全部拱手相让,确实过分了。

结束了一天劳累的工作,陈医生准备下班的时候,接到小姨打来的电话。

“陈誉,我又弄到了一批漂亮的衣服,正好明天有空,要不我直接送到松北市给你。”

“不用,也不用寄过来了。”

陈小姨没办法像她姐姐那样淡定,也不太理解得了婆婆和媳妇应该怎么相处才正常,因为她的结婚对象是父亲战友的儿子,公公婆婆都牺牲在战争年代。

婆婆确实不该给晚辈太多约束,但是也应该提前知道媳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吧?提前做好准备,以后才能相处得更加愉快。

陈小姨自作主张地跟陈誉联系,旁敲侧击地说:“陈誉,我这边来了一批港城过来的新款女装,特别适合小姑娘穿。你们医院应该有不少年轻的护士和医生,你平时工作忙,她们要是可以替你分担一点工作,你会轻松很多。我给你寄一批衣服过去吧,你觉得什么尺寸比较合适?”

根据陈誉提供的尺寸陈小姨推测,女孩个子不算矮,而且比较喜欢浅色的衣服,而不是现在年轻的女孩都喜欢的鲜艳的颜色。

想找个借口去一趟松北市见见真人,却被拒绝。

陈小姨只好跑到姐姐家吐槽说:“你儿子把那个小姑娘保护得太好了。”

陈妈妈才知道妹妹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她无奈地说:“你不要胡说八道,没那回事。陈誉确实是在照顾一个小妹妹,但不是你说的那种关系。”

陈小姨不信,“陈誉还会照顾小妹妹?我们家婷婷小时候让陈誉帮忙照看,他直接丢给其他人,怎么现在二十好几,反而有这样的爱好了?”

陈妈妈说:“因为这个小妹妹不一般呀,从小没有父母照顾,怪可怜的。”

“从小没父母照顾的小姑娘多了去了,过去那样的社会环境,有几个家长能顾得上家里的孩子?”

陈妈妈把一本书递给妹妹,“你看看第一个故事,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

《森林纵队》已经成为深受青少年喜欢的童书,根据出版社在报纸上刊发的广告,第二部再过两个月就会出版。

“姐,你怎么让我看起童书来了……”嘀咕了一句,陈小姨很快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

这只叫做胡小离的狐狸确实好像在哪里听过?

看到妹妹疑惑的眼神,陈妈妈也没有卖关子,她说:“那时候你还没有嫁人,隔三岔五来我们大院,应该没少听到过怀孕的也宁温柔地给肚子里的孩子讲故事。”

陈小姨面露惊讶之色,随后又变成了惊喜,她问:“姐,你是说,陈誉在松北照顾的小妹妹是也宁姐的孩子?”

陈妈妈谨慎地说:“只是怀疑,还没有确定。”

“肯定是的!要不然,怎么会有一模一样的故事?这本书的坐着会不会就是也宁姐?她现在怎么样了?”

陈妈妈依然摇头说:“那可不一定,你看,你我也都听过胡小离的故事,你怎么能肯定其他人没有听到?”

“小姑娘的年龄对得上吗?还有也宁姐现在和孩子在一起吗?”

陈妈妈摇头说:“小姑娘没有和她妈妈在一起,年龄是对得上的,还有一些细节也对得上。但是你想想,那年头,孩子被掉包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你记得当初特别活跃地跳出来揭发也宁的那个女人吗?”

“当然记得了!听说是也宁姐看到她可怜,而且两人同姓,才把她带到家里来,让人教她做饭,练手艺。结果呢,最后上演的竟然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小姑娘从小就是跟那个女人一起生活,可能是恶有恶报,前几年那个女人死了。死之前,还做了一些坑了小姑娘的事情。所以我也不太确定,被这个女人养大的小姑娘是不是也宁的孩子。”

“我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小姑娘长得像不像也宁姐?”

陈妈妈说:“陈誉对也宁其实还是很有印象的,他说小姑娘看起来很面善,有一种好像在哪里见过的感觉,但是和也宁并不像,跟穆亚川更加不像。”

陈小姨露出庆幸的表情说:“幸好不像那个男人,要不然我这个旁观者都觉得恶心。”

陈妈妈有些无奈地对妹妹说:“你呀,都这么大年纪了,看待问题怎么还是非黑即白?说起来,当年的事情也不完全是穆亚川的责任。”

“我不管,我就是觉得连自己的女人和孩子都不能保护的男人,都是狗!对了姐,你刚才说那个坏女人在死之前还把小姑娘给坑了?怎么坑的?”

陈妈妈并不打算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她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陈誉那边会解决的。”

搬出来几个月的裴秀和爷爷第一次回到落夕镇,主要是因为要把房子里一些不用的东西都处理掉。

有外地人打算来落溪镇发展养殖业,想要租房子。许三叔牵线搭桥,让裴秀把房子租出去。反正房子闲置也是闲置,租出去至少还有点收入。

不管是裴秀还是原主,对那处老房子都没什么感情,裴秀本着苍蝇小也是肉的原则,并没有拒绝这个提议,回来收拾一番,再把房子租出去。

房客是养殖户,是不是就意味着以后想吃河鲜很方便?裴秀心里还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