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贵人出行喜欢让侍女随行么?
内侍还在发懵,一道漫不经心的声音飘过来:“那便见吧。”
语气随意,全无对宗室亲王的敬畏。
内侍心里有点恼,但想起李昭的吩咐,不敢说什么,回到李昭身边,道:“大王,那位贵人态度傲慢,只让侍女传话。”
李昭笑了笑,带了几分自嘲的意思。
何必计较这些。
在长安时,他就只是个有名无实、受制于人的亲王,连宫中宦官都能在他面前耀武扬威,更何况现在他只是个狼狈四处躲藏的没落皇族?
李昭举步朝牛车走过去。
这时,周围的百姓也发现那辆牛车了,纷纷捧起带来的新鲜菜蔬、山果野味等物围过去。
炎延和亲兵忙拦住热情的百姓们,象征性收下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劝众人离去。
众人徘徊在牛车旁,久久不愿离开。
李昭不动声色,一步步靠近牛车。
刚好炎延站在垂幔外小声说了几句什么,里面的人掀开车帘,一阵和风拂过,垂幔如水般潺潺波动,最里一层车帘翻飞。
霎时,人群寂静下来。
帘幕启处,一名年青女郎斜倚在车窗旁,穿一身窄袖上襦,纱罗黄裙,肩挽绿地夹缬披帛,就这么坐在那儿,云发丰艳,雪肤花貌,一双含笑的眸子,似蕴满星光,秋水潋滟。
见帘子被风吹起来了,她并未做出躲避的动作,干脆拂开外面的垂幔,含笑朝众人致意。
众人被她的容光所慑,一时无言。
……
九宁今天出城来迎接炎延,早就做好要当众露面的准备。
炎延是她的人,她如果一直不现身,那炎延这些天的辛苦就等于是给别人做嫁衣裳。
看到人群中的李昭时,九宁再一次庆幸自己没来错。
李昭微服出行,肯定不只是为了向炎延表达感激之情那么简单,他这是打算趁这个时候当众提起皇帝李曦,以李曦的名义奖赏炎延,这样的话,老百姓会自然而然认为所有事情都是李曦的主意,圣人英明。
九宁看也不看李昭一眼,含笑朝道旁的老百姓挥挥手。
老百姓们先呆了一呆,反应过来,神情激动,纷纷朝她下拜。
据说这位贵人身份贵重,是流落民间的沧海遗珠,她不仅生得貌若天仙,还是个大善人,这些天做了许多善事,他们心中十分感激。
“贵主来了!”
这一句激动的欢呼传递开来,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把道路都堵住了。
亲兵扫视一圈,见远处还有人不断朝这边涌过来,道:“殿下,先回城?”
九宁面上努力保持微笑,点点头。
快走快走,脸要笑僵了。
亲随们分开人群,清理出一条道路,牛车慢慢驶过去。
百姓们追在牛车后走了几里路,经后面的亲随一劝再劝,这才止步。
九宁扭头往回看。
一片密密麻麻的拥挤人潮。
而在人群最后,雍王李昭站在原地,一脸惊愕,甚至有些茫然,怔怔地目送牛车走远。
……
许久后,李昭还是一动不动。
刚才帘子被卷起,车厢里只有一个人,他没有看错,那是个女子。
炎延的主人不是什么宗室亲王,而是一个女子。
还是个曾被自己利用的女子。
这个女子竟然就是炎延的主人?
她就是那个提前预知先机来到成都府,收编溪洞酋长,壮大部曲,派炎延去救他们的贵人?
他算计过、利用过的周家小娘子……雪庭的外甥女……
居然是皇室血脉?
微风拂过,本该让人觉得舒畅惬意,但李昭却觉得脊背发凉,一阵阵发冷。
刚才老百姓称呼九宁为贵主,显然杨节度使曾当众暗示过什么,民间才会传出她是贵人这样的流言。杨节度使为人迂腐,没有什么野心,不可能随便捏造一个不存在的身份,既然他暗示了,那么九宁必定真的是贵主。
贵主可以用来称呼所有宗室女,公主,郡主,县主……
周家已经对外宣布九娘病逝,杨节度使不会因为区区一个县主名号就对九宁百般照顾,还很恭敬的样子……
而雪庭愿意守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佛寺内,只是为了守护九宁。
种种迹象表明,九宁的生父不是寻常人。
李昭惨然一笑。
用不着去打听,也用不着去找谁确认。
只需要仔细回想,把所有蛛丝马迹理清楚,九宁的身份便呼之欲出——她不是雪庭哪个亲戚的女儿,她姓李。
而且,不仅仅寻常是宗室女。
能让雪庭心甘情愿放下佛经,默默守护的,又岂会是一般宗室女?
李昭知道,雪庭非常崇敬武宗皇帝。
唯有武宗之女,才能让他抛下所有。
……
那年,崔贵妃正是逃往南方去的。
而嫁给周都督之子的崔氏是崔贵妃的从姐妹。
世人以为崔贵妃自愿为武宗殉葬,然而也有人说那只是武宗为保护崔贵妃掩人耳目而已。
李昭是宗室亲王,知道的比别人多一些。
那时朝中很多人想抓住崔贵妃,一来,崔贵妃美貌倾城,让清心寡欲、多年不曾纳妃的武宗一见倾心,觊觎崔贵妃美貌的人不在少数。以前武宗在世,无人敢肖想崔贵妃,待武宗驾崩,那些人就蠢蠢欲动了。二来,崔贵妃是武宗宠妃,万千宠爱于一身,天下皆知,各方势力都想控制崔贵妃,利用她武宗遗孀的身份大做文章。三来,崔贵妃虽然没有害过人,但她荣宠多年,挡了许多人的路,想趁机羞辱她泄愤的人也不少。
那时各方都派出人手追查崔贵妃的去向,最后他们一直查到广州,杀了广州的官员。
但还是没人找到崔贵妃本人。
十几年来不断有人号称找到真正的崔贵妃,后来证明那些都是假的,崔贵妃本人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样,彻底消失了。
现在想来,崔贵妃之所以消失得那么彻底,应该就是为了保护她的女儿。
……
九宁是崔贵妃的女儿,武宗的血脉。
难怪几年前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他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她是自己的堂妹。
他亲手把自己的堂妹送出去,借以挑拨江州、鄂州。
……
李昭忽然弯下腰,佝偻着身子,剧烈咳嗽。
“大王!”
内侍们忙围过来,取出丸药给他服下。
李昭浑身发抖,咽下丹药,缓缓闭上眼睛。
……
他和雪庭有一点很像。
他们这一生最崇拜敬仰的人,都是武宗皇帝。
在宫里举步维艰的那段日子,李昭曾和雪庭一起追忆武宗皇帝在世时的事。
他感叹武宗皇帝前半生在宦官眼皮底下装聋作哑,即位后终于迎来机会铲除奸宦,重振朝政,为朝廷争取来一丝宝贵的曙光,可惜王朝的底子已经腐朽烂透,内忧外患不是一两代人能够解决的。武宗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虽然能力挽狂澜,暂时重现中兴,但一切都赖于他苦苦支撑,事实上,颓势根本无法挽回。
就像拿纸张去包住燃烧的火焰。
治标不治本。
等武宗驾崩,王朝还是立刻分崩离析,迎来它的末日。
可以说,武宗在位的那些年,其实只是一场盛大的回光返照。
武宗何其睿智,他难道看不透吗?
当然不,作为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帝国已经无可挽救。
但他仍然尽最大的努力去尝试。
他勤于政事,每天天不亮起驾临朝,军政大事,民间疾苦,事必躬亲,每天要批阅两百多份奏折,处理政事几百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