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冯姐姐送来的梅香丸,以及配香的方子,都在里面了,你帮我拿回去吧。就说这香是冯姐姐制出来的。”
时锦取出冯淑离送来的漆木盒,轻轻地放在方桌上。
李尤穿着一身宝蓝色的棉袍,看着桌上那只漆木盒,面色微微有些沉重。
他点了点头,转话题道:“楚蓟的亲事定下来了,本来十月份的时候就要成亲的,不知道为何推迟了,定在了正月初六。”
时锦嗯了一声。
李尤犹豫了片刻,道:“我可能不出正月就要回京了,我答应我爹他们,要参加会试的。”
“考完试还回来吗?”时锦问道。
如果不回来的话,两人就只能成亲的时候再见了。
“要。”李尤确定地点头道。
“我爹他们正月也要回去了,任期已满,我爹要回京述职了。”
算算日子,也就三个月了,为何感觉这么长呢,像是要等几年一样。时锦心里叹了口气。
“出去走走吧,房里闷着做什么。”李尤走到时锦身边,拉起她道。
不是房里闷,是心里闷,闷得时锦一点精神都没有。
李尤替时锦披上披风,又替她戴上兔毛帽子,两人才出了门。
“冯姐姐明天就要成亲了,我今天是不是该过去陪陪她?”
两人走在游廊上,时锦偏头问李尤。
“我听我爹说...”李尤顿了顿。
“说什么?”
李尤看向时锦,“赵大人有把柄在冯大人手中。”
时锦一下没明白李尤的话,转而反应过来,“你...你是说?”
李尤没有正面回答她,伸手拥住她的后背。
“别多想了,事情都已经发生了,这事也不能怪你的。”
时锦沉默不言。
下午,时锦梳洗了一番,坐车去了冯府。
冯府上下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很是喜庆。
时锦被请到冯淑离的闺房中。
她房中堆着一些简单的家具和崭新的叠好的被子,上面扎着红绸。
房里坐着很多人,大部分时锦都不认得,只认得几家经常见面的夫人,李尤母亲孙氏,余玞母亲杨氏。
“时锦见过几位夫人。”时锦朝几个认得的夫人福了福身,又朝几位不认得的夫人福了福身。
孙氏笑眯眯地将时锦拉了起来,将她拉至身边坐下。
“李夫人真是好福气,这么好的儿媳妇哪里找啊。”一旁有个夫人满脸笑意地对孙氏道。
孙氏看了时锦一眼,轻轻拍了拍她手背,笑道:“这孩子自然是好的。”
坐在一旁的杨氏,低头喝了一口茶。
坐了一会儿,着一身梧桐色棉袄的冯淑离跟着一个妇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冯夫人来了,我们来瞧新娘子来了。”
一个妇人笑道。
冯夫人穿着一身宝蓝棉袄,脸上没见什么笑容。
这时,杨氏站起身来,笑道:“我也没什么好与侄女添妆,这一对缠枝瓒凤八宝簪,一对赤金并蒂香玉镯,祝新人百年好合。”
说着杨氏身后的丫鬟,托着一方漆红木盒走了出来,冯淑离身后的丫鬟连忙过来接了过去。
杨氏这一起头,后面的夫人们,也都跟着将自己给的添妆拿了出来,不外乎都是些首饰,布匹也无一不是珍贵的。
孙氏因知道梅香丸是冯淑离配制出来的,出手很是阔绰,添了一整套赤金头面。
这次见面,杨氏与时锦没有说话。本来也就尴尬,说好的儿媳妇去了别人家了。且自己女儿生死还不知,杨氏坐了没多一会儿,便告辞去了。
又热闹了一阵,众人也知道冯家这会儿正闹心呢,为了不给主人家添麻烦,也都没有多坐,都告辞而去了。
“冯姐姐。”
等众人都走了,冯夫人也送了夫人们出去了,房中没剩下什么人,时锦才得以坐在冯淑离身边,和她说说话。
冯淑离脸上也没什么喜色,拉住时锦的手,“妹妹,多谢你来看我,不过明日,妹妹就不用过来了。”
“冯姐姐?...”
冯淑离拍了拍时锦的手背,“你别多想,只是这婚礼不是什么值得被祝福的婚礼,所以我不希望你来。”
时锦知道,诚如冯淑离这般洒脱的女子,都摆脱不了长辈对婚事的控制,前面那事一出,只怕她家长辈急着遮掩,这才将冯淑离嫁出去。
“淑离妹妹。”
时锦正想说话,门口突然出来一个陌生的男子的声音。
两人被打断,同时朝门口看去。
门口站着一个身姿挺拔的男子,他着一身淡青棉纱长袍,双手垂于身侧,面色有些苍白,宽大的棉袍掩不住他的纤瘦。
“嘉名表哥,你来了。”
只身过来,已于理不合,他看了看冯淑离,露出一个笑容,“我娘也来了,在前面和姨母说话,我...我先过去了。”
话毕,男子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