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带娃日常(2)

细腰 左耳听禅 2555 字 9个月前

池中水声阵阵,伴着细碎的低吟和粗重的喘息,两具身体紧紧交缠,许久没有分开。

…………………………

嘉清十七年冬,魏泓携家眷出京避寒,来到了距离淮京数百里外的一座温泉山庄。

姚钰芝在魏卓三岁的时候过世了,因此此次来的只有他和姚幼清夫妻二人,还有几个孩子,剩下的就是一干官员了。

这是魏卓自出生以来头一次离开京城,兴奋不已,抵达的第二天就闹着要出去玩。

魏泓倒是想亲自陪她去,可惜路上已经积压了不少政务,只得让她二哥三哥带着出门了。

至于太子,自然是要留着协同他处理政事的,毕竟他已经打算这两年就把皇位让出去了。

谁知他等了半天却没等到太子的身影,让人去问的时候才有宫人颤颤巍巍地过来答:“太子他……他把身边的内侍绑了,然后换上那人的衣裳偷偷溜出去了。”

魏泓:“……”

他心里骂了句不成器的东西,但最终还是没派人去把他抓回来,随他去了。

彼时,魏启安已经带着“三个”弟弟来到了柳城最大的瓦舍,饶有兴致地看着杂耍艺人表演。

他们一行人扮成了富商模样,衣饰不凡又出手阔绰,一进去就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有人得知他们给的赏银多,还主动前来搭讪表演。

更有路过的商人见到他们这般模样,主动上前结交,想着没准能通过这几位公子结交他们的父辈,打听清楚做什么生意之后说不定能合作。

那胖乎乎的真商贾介绍说自己姓柳,就是柳城当地人,之后又问他们是做什么的。

魏启安笑道:“某陈二,家中做些小本买卖,不值一提。”

他小名晨儿,出门在外时就给自己化名陈二,已经习惯了。

那富商没从他嘴里套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心想嘴还挺紧,又笑着去看另外三人:“想必这几位就是陈公子家中兄弟吧?”

十五岁的魏启朝点头:“陈三。”

十一岁的魏启初紧跟着:“陈四。”

富商笑眯眯看向年纪最小,糯米团子似的五岁魏卓:“那这位……”

魏卓挺着胸脯扬起小脸,声音清脆:“陈大!”

富商:“……”

几位哥哥慈爱地看了看自称陈大的小团子,非但没有反驳,还一人一句地问:“大郎还想去哪?”

“大郎想吃什么?”

“大郎走累了没?三哥背你吧。”

“陈大”摇头拒绝,昂首挺胸:“我要买一盏兔子花灯带回去给母……母亲,咱们去买灯吧!”

几位兄长笑着点头,在富商诧异的视线中簇拥着她一起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转眼又过一年,魏启安已经十八岁,魏泓觉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交下肩上的重担了。

他寻思着给魏启安找一门合适的婚事,等他成了亲就把皇位交给他,趁着自己和姚幼清都还走得动,带着卓儿一起四处走走,游山玩水。

谁知这混小子在他刚露出这个意图的时候就察觉了,第二天就收拾包袱留下一封书信,离开了淮京。

信上说父皇老当益壮,此时退位实在是大梁之憾事,而他自己年纪尚轻,虽跟着他学了几年政务,但到底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所以决定去边关看看,过两年再回来。

魏泓看见信的时候气得够呛,啪的一声把信拍在了桌上。

“什么没见识过外面想去看看?放屁!他这分明是跑去找崔家丫头去了!”

崔子谦的女儿崔彤萱今年十五岁,自幼便聪慧无双,和崔子谦一样过目不忘,且学什么就会什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说,连武艺也极好,是她爹亲手教出来的。

数月前崔彤萱及笄,她爹娘觉得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就开始给她物色夫家,谁知这丫头却不愿意,说自己不喜欢京城这些只知道风花雪月的世家子弟,想去边关看看,有没有跟她爹一样文武双全,既能叱咤朝堂又能征战沙场的真英雄,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她。

崔颢被女儿捧得脑子一热,当即答应送她去边关,后来被成兰知晓,险些把他打出家门。

但已经答应的事不好反悔,何况去年大金再次进犯边境的时候,魏泓把郭胜派去了,有他帮忙照看着也出不了什么事,成兰这才勉强答应下来,饶是如此事后还是罚崔颢睡了整整三个月的书房,据说前几日才终于回到正院了。

“崔家丫头走的时候这臭小子就偷偷跑去找了人家一回,还打量着谁都不知道呢?朕不过是顾忌他的脸面,没拆穿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