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到底是没有能去跳级中考。
至于枝枝那边,这会儿就开始准备了,申请已经交上去了,沈竹刚开始还担心,“要是考不上怎么办,咱们还是在上一年学吧。”
她怕枝枝的压力太大了。
可枝枝却是早就想着要跳级了,只是之前原主的成绩实在是不好,她有这个能力,学校也不会同意,这才熬到了现在,现在成绩好看了,提出这个想法,班主任给自己做了初四的小测试,枝枝竟然也能考的很好,自然支持。
枝枝笑着道:“考不上就再上学呗,又不是考不上就不能上了,现在只是试试,反正班主任说可以的。”
反正有两套方案。
初四的科目,她早就再上了,甚至已经自学了高中的,主要是现在科目少,她学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枝枝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敢想敢闯。
听到枝枝这么说,沈竹觉得也成,又跑去和项家取经。
项梓航他妈知道枝枝的成绩好,本来就挺喜欢枝枝的,人会说话,懂礼貌,还爱干净,加上成绩好,对枝枝都有些像是对亲闺女了。
想着人肯定能考上好的高中,就给沈竹道。
“江城有两所高中不错,都是重点,师资比礼县好的不知道多少,要考就考这两所,要是这两所考不上,咱们就再读一年考。”
江城发展的不错,本来这边的地理位置就好,山清水秀,各方面都有,工业发展也往这边走,算是整个华夏比较靠前的几个城市了。
很多方面也就比其他地方要先进一些,没那么落后。
当然开销也会比其他城市好。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做了点小生意的,手里都开始有些钱,万元户也变得越来越多,沈竹户头里就已经超了万了。
不过做生意总是上不得台面,说起来还是大学生要有面。
项梓航他妈又道:“你家枝枝是个学习的好苗子,不像我们家那个,以后能考上哪里的学校都不知道,你得好好培养,现在的大学生吃香的很。”
很多地方都看文凭了。
高中文凭都能横扫一大片。
沈竹想着九十年代的时候,江城已经发展的不错了,很多港岛的大老板,跑到这边来谈合作,后来礼县的纺织更是走出了国际,成为外贸产品,替国家挣外汇。
那时候读好的学校,就要看关系,看钱,看学区。
沈竹连连点头。
知道项梓航他妈说的都是真理。
沈竹托人也去问了江城那两所学校,一中和二中,就算考进去,学费也挺高的,还有生活费,杂七杂八的,到了城市里去生活,很多方面都需要花钱,那里有钱人就多了,因为做生意的人多,沈竹这点钱反而不算什么。
本来沈竹还觉得自己赚的挺多的,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那边房子租了五年,还有两年才到期,她想了想,准备和枝枝商量下,要不要找个地方租店面,索性就开到江城去。
项梓航他妈还和沈竹道:“你这边住着实在是鱼龙混杂,我是没办法,老宅在这边,老人家念旧,做儿媳妇的只能陪着,你现在挣了点钱,要不要考虑买个房子?”
沈竹听进去了。
回家的时候,经过院子,赵桂凤的丈夫就在门口,瞧见沈竹,眼神就变得色眯眯的,看得人不舒服。
沈竹微微蹙起眉头,的确是应该搬。
这里的环境太差了,先前没搬,一是想要省着点钱,二是周围的邻居其实都不错,相处时间长了,大家都乐意帮个忙,现在不一样了。
她想着,等枝枝考上了,去江城读书的话,她就去把重心放江城去。
赵桂凤出来,就看到自己的男人,盯着沈竹看,眉头立马就皱了起来,“你在看什么。”
她男人叫姚辉,自从两人结婚后,搭伙过日子,家里的条件不仅没好起来,反而他终日里游手好闲,打工也是两天晒网三天打鱼的,基本上没怎么见到拿回来的钱。
现在这个家,还是靠着赵桂凤撑起来。
姚辉回头瞧见赵桂凤,顿时觉得不入眼了,他这人是真的猥琐,每次看到漂亮点的,就喜欢盯着不松开,他在整个大院里的风评都不好,长得好看点的,见了他都得跑。
甚至姚辉还会占小姑娘的便宜。
姚辉随口道:“没看什么,小兰呢,回来了么?”
赵桂凤瞪了他一眼,心里不痛快的很。
放学。
所有同学都高高兴兴的,唯独丁小兰有些闷闷不乐。
孟玲知道丁小兰和枝枝一个地方住,有些好奇,问了一句,“枝枝,你有没有觉得最近丁小兰挺奇怪的。”
枝枝瞥了一眼丁小兰,两人不太对付,从住到大院里开始就是,不过后来江淮两兄弟走了,丁小兰反而没有之前那么讨厌了,见到她也是绕道走。
现在两人一个班级,交集却是比任何一个同学都少,所以丁小兰有没有什么事情,枝枝还真不知道。
她现在也没那么讨厌丁小兰,以前她对江淮两兄弟不好,可说到底,也是跟家里有关系,江家的条件确实不太好,碰到钱这种事情,换了谁都要跳脚。
丁小兰那时候年纪也小,什么都不懂,也是学了大人的样子,才会这样。
枝枝摇了摇头,“我没怎么关注她。”
“我看她好像很内向,跟谁都不接触。”孟玲是课代表,要收作业的时候,会跟丁小兰有接触,但是丁小兰从来都是沉默寡言。
枝枝也没怎么关注赵桂凤一家,只知道他们家的日子似乎不怎么好过,赵桂凤后来嫁的那个老公,根本就是个老油条,一点都不靠谱,整个院子里的人都不喜欢他。
说到底,重组家庭肯定是有点问题的。
枝枝也不知道说什么。
两人聊了会儿丁小兰,也聊不出什么花头来,孟玲知道枝枝要中考,便给她加油打气,“等你考上了,先去高中里混,到时候再带着我。”
“行啊,到时候我罩着你。”枝枝忍不住笑,校园时代的朋友,跟任何利益都不会挂钩,反而很纯粹。
她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交到一个朋友。
孟玲问她,“你想好考哪里了么?”
“应该是江城的高中,那边的教育比较好。”枝枝还没和沈竹商量过,也不确定是不是考那里,不过她觉得江城的发展机会大。
这两年在礼县,她们的阖家欢做的不错,可也仅限于是当地的特色,礼县的人口注定了,她们能赚到的钱有限,想要把糕点铺做大,还是得往大点的地方走。
自己去江城的话,可以观察观察当地的情况,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在江城搞一个。
事业学业两不误。
孟玲叹了口气,“那完了,不知道我能不能去江城,我爸妈还说让我考中专,比较吃香。”
中专的确是比较吃香,甚至比重点高中还难考,因为中专一出来,工作就能分配,考上的肯定就是铁饭碗了,将来吃穿不愁。
第一选择都是中专,第二才是重点高中,最后是普通高中。
可是枝枝知道,以后吃香的还是大学生,早一批的中专生是吃香,但是后面考进去的,等之后要想升上去,还是得去自学大学文凭,这样才有机会升。
再等以后,大学生遍地都是了,也不吃香了,能找到好工作的,就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名牌大学的内卷也很厉害,还可能要硕士以上的文凭。
枝枝劝了句,“能考重点高中就考重点高中,不能去江城,礼县的高中也成,比中专好。”
这种话,要是别人听了,肯定要反驳的,八十年代开始,国家从初中生里招收中专生,能考上选中的都是尖子生,考上后,国家给生活费不说,毕业后还能有商品粮的户口,很多农村里出来的孩子,都削尖了脑袋想考。
大家都认为考不上中专的,才去考大学。
“可是中专读四五年就能毕业分配工作了,我要是考高中,还得看能不能考上大学,万一考不上的话,我这个文凭很难找到好工作。”这些都是孟玲家里人和她说的。
虽然那种四五年的省属、中央中专生难考,但是还有县属中专生,就是护士这类的,能考上也很不错。
孟玲毕竟是个女孩子,多多少少家里面都会觉得,女孩子家家的读那么多书干嘛,万一考不上,高中三年白费钱,考中专就不用考大学了,只需要操心中考考的好不好。
这是人生的一道选择题。
很多人选择错误,人生也变得不一样。
枝枝道:“你不去考,就先做退兵了哪成,听我的,能考就考大学,大学生活才精彩,以后出来了,工作不用愁。”
这倒是实话。
孟玲也知道,就是如果她考中专的话,省点钱不说,还能早点进去上班,在单位里那就是熬资历的,读四年大学,出来工作就是刚开始,还不如人家先熬了四年的。
见孟玲皱着眉头,估计是想不好,枝枝自己该说的也说了,只能让她自己选择了。
反正问她意见,那就是考大学。
枝枝又道:“你成绩还行,考个大学不成问题。”
孟玲又犹豫了。
还有一年的时间,让孟玲纠结,枝枝想着到时候再说说。
回到家后。
沈竹正在收拾屋子,她们在这个小屋子里已经住了有几年了,地方不大,但是两个人却对这里有了感情,不说别的,这是她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