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因为在海上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除开地理环境以外,其他的跟陆地上有区别吗?”怎么领兵怎么打仗靠的还是谋略,谋略时要考虑海上天气环境行动受限的因素,其他的不一样都是打吗?谁的武功好,谁就赢。
“多谢皇阿玛,儿臣明白了。”是呀,只要八旗士兵熟悉水性,能在水中行动自如,跟陆地上的区别并不大,因为他们在水中受限,敌人也一样。
胤礽被康熙一点就清晰,主要是选出适合领兵的人选,这也不是着急的事,胤礽同时还想发展商业,上次出海带回来的商业让他震惊,当然并不是为了再次出海,出海毕竟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不应该重农轻商,应该同等发展,这样才是最好。
胤礽想着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转眼过去了两个多月,传来了福全的捷报,信上说倭寇他们的国君先不同意谈,更不说签下不平等条约,他们双方都登上船在海中准备开战的时候,福全下令让每个船上的火铳编队人员,对敌方开始射击,压根不等他们人到敌方船上,敌方已经被子弹打死不少人,吓得仓皇而逃,而他们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快的都让他们觉得是错觉,他们的国君被逼无奈答应和谈。
看到这胤礽就放心了,他可是很相信允禩他们谈判的能力。
果不其然半个月以后,再次传来捷报,对方国君很憋屈的签下不平等条约,此条约明确写明是他们先无缘无故越境杀人,交出主事一干等人给大清处理,并罚款一百万两,同时接受大清的友好帮助,每年向大清进贡十万两,每三个月向大清进贡多少鱼虾跟珍珠,以及不准组建军队随时接受大清官员视察,甚至东海将归大清所有,他们不得随便进入,还有一些其他允禩他们想出的条约,而允禩他们把这份条约命名为海之条约。
允禩对外宣称倭寇国君当面道歉,并以重罚,大清很大方的原谅并协助他们管理好国家,大清是友好热爱和平的国家,大清是在帮助他们!
大清周围的国家一直都盯着这件事,当听到大清皇室给出的宣言,沙俄的彼得大帝扯扯嘴角,帮助到成了大清的附属国吗?那他们也想这样帮助大清好吧?大清皇帝能友好同意吗?看来想蚕食大清边境领土得想个别的办法。
其他小国听了后,表示他们还是安安分分过自己的日子,好在大清新君不是个好战的,但绝对不是个好脾气的,看看倭寇就懂了,他们还想自由的生活。
胤礽听了这个消息,对允禩他们非常满意,没错,他们就是友好的帮助他们,免得他们不懂得怎么做人,胤礽为此召见允祉,“允祉,允禩他们传回来的消息,你也听见了,这舆论就交给你了,咱们大清一向是有礼待人,别人不懂道理,咱们教别人懂道理。”胤礽一副朕多么宽宏大量。
允祉被皇上的无耻惊呆了,不过他这嘚瑟样真是好样的,他喜欢,的确嘛,他们大清是很宽宏大量,没灭了就是龙恩浩荡,“臣遵旨。”怎么控制舆论导向他清楚,写点东西就是了。
经过允祉的操作这件事很快成了百姓闲余谈论的话题,百姓都在说皇上英明,咱们大清大气,越境杀人只杀了主事一干人等,罚银一百万两,以及东海和日后年年进贡,真是宽宏大量,绝口不提开枪打死不少敌方士兵。
一时之间百姓们也十分高兴,觉得自己是大清子民太幸运,谁也不是傻子,皇上如此做吃亏的是谁,他们岂会不清楚?身为大清国子民,自然是要维护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强大,他们这些百姓也跟着腰杆子硬。
一个月以后他们顺利凯旋而归,胤礽对他们重重有赏,同时第二天提出扩建火铳编队,成立一个火铳军,以前那些对火铳有质疑的武将,当看到那场战役以后,肠子都悔青了,如今全部都异口同声赞同,跟胤礽预计的一样,“还是自愿报名,再来朕想成立海军,类似倭寇之事以后也许还会有,咱们大清应该有自己的海上作战军队,海军以海上作战为主,当然不仅仅会海上,陆地上也能骁勇善战。”胤礽提出自己的想法。
“启禀皇上,臣等以为此想法甚好。”经过这场越境杀人,文官也不反对。
“臣等附议。”众大臣都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