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师长这时知道全歼敌军追击的大队的主意是她出的,又听说她枪法、刀法了得,才没有不悦,说:“赵女士有何高见。”
赵清漪道:“刚才在司令部,罗将军也没有见外,我看布阵图,此时泗塘河、宝s县、吴s县一带还有我军的守军。只怕现在日军不断增兵,我军在那一带的部队将会很危险。我们可否请那边的先弃守宝s、吴s,而与我们夹击占着罗d的这个钉在罗d的日军联队。”
鼓师长说:“他们岂能放弃阵地?”
赵清漪对着师指挥所中的布军图,一边指着图,一边解释:“人都死光了,要阵地何用?谁来守?打仗时杀人比夺阵地更重要,只有能杀更多敌人时,夺阵地守阵地才有意义。这是一个数学题,如果我们都只看着各自的阵地,我们11师盯着罗d,兄弟部队守着宝s、吴s一带。那么师座你今晚夜袭有把握拿下罗d吗?不到五成胜算吧?同样的,兄弟部队也处在沿海刀锋之下,到了明天白天,他们不但要面对飞机,还要坦克和舰炮,说句难听的,他们大约要全军覆没。这样算来,过了明天,这几个阵地岂不是一个都不属于我军?我们要逆向思维,今晚兄弟部队与我们联合夜袭夹击罗d阵地,打它们个出其不意,最后我军一定得到一个罗d阵地并且全歼他一个联队,而兄弟部队大约还能幸存一些人。用数学思维来看,是不是我军从几乎全失阵地变成了得到一个罗d阵地,而歼敌数量还翻倍?阵地一时或弃或守没有关系的,因为日军死人越多,战争潜力就越小,而我军保存下的人越多,战争潜力就越大。一点点把日本人全杀了,所有的阵地都没有敌人了,不全是我们的了吗?”
他们僵化的守阵地思维让他们还要思考一会儿,但是蔡将军都深有体会,又对赵清漪的各种本事很是信服,赞道:“彭师长,我们是可以请第6师、第98师的部队潜回来夹击。”
蔡将军在大战大捷之后,这几日除了接受采访之外就是在第15集团军司令部担任集团军副参谋长,自然知道那一带的情况。这个时候那两个师的威胁主要是前方之敌和舰炮,还没有陷入敌军的包围,从后方撤离,奔袭杀向罗d还是有可能的。
赵清漪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才敢提这个想法,但是这种战机到明后天大约就没有了,因为到明天他们要受到炮轰,后天,那一带的部队残兵陷入包围,要被打光了。
整个江海说大又不大,悄悄摸来也就是两小时的事。
彭师长看看手下的官兵,道:“既然蔡兄都这么说,我们打电话请示一下罗司令。”
第11师指挥所与第15集团军司令部还是埋着电话线的,由彭、蔡两人亲自向罗司令请示说明。罗司令本也是坚守阵地的僵化思维,但是由完全领会了赵清漪的数学思维和长远战略后向他解释,罗司令也终于明白。
于是同意计划,向前线宝s、吴s一带的两个师电令退守,杀向罗d,与第11师夹击。
于是夜间,他们慢慢等待。
得到兄弟部队的来电后,第11师先对日军据守的罗d阵地发动炮轰,日军早对种花军队的夜袭行为有所准备,也给予回击。
不过种花军队趁着夜色是这里打几炮,那里打几炮,引来鬼子的机枪扫射。第11师的部长分批扰敌节省力气,而罗d阵地的日军都以为他们又要发动总攻,打了鸡血一样。
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正是敌军又累又饿又困之时,炮弹也消耗不少。
终于,在凌晨两点,三个建制不全的师向罗d的日军加强联队发动总攻,奔袭而来的第6、98师余部打得日军手忙脚乱。
而赵清漪和司徒维带着七十几个兄弟也奋勇拼杀,从给机枪手和炮手点名开始到最后的拼刺混战,杀敌不下百人。
到天微微亮时,战斗基本结束,日军驻守联队几乎没有站着的人了,果军同样伤亡惨重,但是这样的战损他们习以为常了。
这个日军联队长是还是一个少将,是目前这个战场上斩获得最高军阶日军指挥官,让几个师长高兴异常。
第15集团军的罗将军也松了一口气,虽然失了沿岸的阵地,总能和上头交代了。
作者有话要说:为啥一写打仗,就没有人看?
每次都这样。
难道要写她怎么怎么战神,但是一点具体情节支撑都没有吗?我水平很低,但是也不敢那样写。